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引人瞩目,跨国车企纷纷进入该国,或独资建厂,或合资合作。邻近年关,又掀起新一轮汽车投资热。分析跨国汽车公司的俄罗斯合作伙伴后不难发现,原来曾声名远扬的几大俄本土汽车企业如今都找到了合作者,跨国车企将给这些本土企业带来什么?分析最近两年俄罗斯汽车销量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外国品牌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高速增长,相应地,本土品牌产品所占份额直线下降,俄罗斯本土汽车品牌将何去何从?在代工生产与自主研发之间,俄罗斯本土企业该如何选择?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但祥和的节日气氛并没有令跨国公司放慢在俄罗斯扩张的步伐。丰田汽车公司本月21日宣布,其在俄罗斯的首座汽车装配厂落成,预计年产2万辆凯美瑞。该公司预计,新工厂年产量在未来两年将达5万辆。加上规划中的第二工厂,丰田在俄的汽车年产量有望达到30万辆。 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丰田俄罗斯工厂后表示:“该项目对俄罗斯很重要,并对其他投资者起到了示范作用。”这些话的深层含义耐人寻味,意味着俄罗斯政府为本国汽车产业撑起的保护伞正慢慢收起。 跨国公司圈地热情高 丰田宣布俄罗斯工厂落成的消息后,三菱汽车随即公布其俄罗斯建厂计划。该厂预计于2010年量产欧蓝德运动型多功能车,初期年产能为2万~3万辆,之后可能生产广受欢迎的Lancer轿车。德国大众此前也公布了一系列在俄罗斯的发展计划,包括新建工厂、扩大产能等。按照大众的计划,2009年大众在俄工厂将进入第二阶段建设,届时该厂的汽车年产量将达到15万辆。在不久的将来,该厂将生产专门针对俄罗斯市场的车型,比如POLO改款车。 目前,世界几大跨国车企都在俄罗斯有汽车项目。按照俄罗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及政府规划,未来几年跨国汽车制造商还将在俄投资超过2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生产线。预计明年,几乎所有外国车企在俄工厂的年产量都将达到10万辆。 按照俄官方的统计数据,该国去年新车销量超过200万辆,其中包括本土品牌产品、在俄组装的海外品牌汽车和纯进口汽车。从2001年至今,俄汽车市场销量急速增长近3倍。美林投资银行的分析师预测,俄罗斯今年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50万辆,2012年销量将达320万辆。 放弃本土品牌只为代工生产 除诞生多座新工厂外,跨国汽车巨头进入俄罗斯,为该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另一变化是伏尔加、阿芙达托尔、GAZ、索克等俄罗斯本土汽车企业几乎都放弃了研发本土品牌新车,将战略重心转向为跨国车企寻找适合在俄销售的车型,并为其代工生产这些车型。 据记者了解,俄罗斯汽车业的代工浪潮从2004年兴起,到了今年,参与代工生产的俄汽车企业越来越多。 今年11月,宝马公司宣布,将与阿芙达托尔公司的代工合同延长至2010年。据悉,阿芙达托尔去年为宝马代工生产3800辆车,包括宝马3系、5系、7系等,比去年同期增长40%。阿芙达托尔还为通用、起亚等整车厂组装汽车。12月,法国雷诺与伏尔加汽车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伏尔加今后将生产雷诺和日产品牌汽车。 代工浪潮带来的结果是,去年进口车(包括在俄组装和整车进口)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达62%,超过俄本土品牌。而在2000~2003年,伏尔加、索克和GAZ这三大俄本土车商曾占据该国70%的市场份额。 汽车产业政策松动造成连锁反应 发生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俄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对于这一点,德国大众的感受最为深刻。为了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该公司准备了近10年时间,其在捷克的品牌斯柯达曾与周边国家政府和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多次商议,但始终无法进入俄罗斯。现在,大众在俄的发展“如入无人之境”般自由。 记者了解到,2005年是俄罗斯汽车工业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俄政府一直把汽车产业列为重点保护产业,从政策、关税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但单纯的保护并没有成功挽救俄罗斯汽车工业,各企业在政府保护下不再把心思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导致生产水平停滞不前。于是俄政府在2005年通过《关于2010年前发展汽车工业》的战略文件。此外,俄罗斯还启动了降低汽车进口配件关税的措施,对特许组装的汽车产品,有条件地给予零部件进口免关税的优惠。 政策转变,令俄罗斯车企完全暴露在跨国汽车巨头的冲击之下。俄罗斯汽车产业正面临严峻考验,未来如何发展,是俄罗斯本土车企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