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在“兵荒马乱”中冲杀的感觉,而互联网行业正好应和了这一期许;他相信自己的感觉,直到公司做到年收入1亿元,他仍然50%的决定依靠“拍脑袋”;他的团队被业界称为“强大的”团队,但至今,他的团队也不能理解这位CEO全部主意。 现在就将中国互联网第一代企业家记入濒危物种名单或许还为时过早,但是,他们就像藏羚羊和熊猫,已经没有那么常见了。 从1995年开始的互联网大潮中,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存活下来,在度过寒冬之后,他们似乎等到了再次兴起的互联网热潮。 阿里巴巴是坚持下来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03年7月旗下新成立的C2C网站“淘宝网”,在半年之后就令人吃惊地在全球网站排名前70名。对此,CEO马云惟一的“必胜理由”是:他将在漫长互联网长征中取得的足够经验用在了“淘宝网”上。 今年2月,阿里巴巴网站得到号称中国互联网业界最大一笔私募,8200万美元,这也被看做互联网强劲复苏的有力证明。面对祝贺,马云毫不客气地说:“你应该恭喜我的股东把钱投到了阿里巴巴。” 这位小个子杭州人爱好“兵荒马乱”的局面,有着著名的自信、自我和自傲,有媒体把他比做拿破仑。而他却说自己是个“最孤独的人”。 阿里巴巴5年,芝麻开门了吗? 在任何场合都谈笑风生的马云,真正出名是2000年出现在《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之后,阿里巴巴在那一年被选为全球最佳B2B网站之一。之后,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但是马云抗议道:“哈佛写的案例根本不是我们的事实。他没能写出我们的‘神’来。” 事实是,马云觉得阿里巴巴的故事更为丰富。其中的奥妙绝不是一两次大行动可以归纳,而是一种“感觉”。“这听起来很玄是不是?但的确如此。”马云一脸无辜地说。 1999年成立的阿里巴巴网站在马云头脑中诞生的时间还要追溯到更早,1995年,外语教师马云触网,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中国黄页”就是马云的成果,当时,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1997年,马云加盟外经贸部,参与开发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2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1999年3月,马云推出了阿里巴巴网站,接下来,1999年阿里巴巴融得第一笔风险投资500万美元,第二年1月又得到了软银公司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之后,阿里巴巴网站在互联网狂热退去后归隐西湖,除了每年一次的西湖论剑便再没声息。直到2003年,阿里巴巴才重新活跃起来,从宣布开始盈利,到号称1亿元建“淘宝网”,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现在的阿里巴巴包括中文站、国际站、日文站、淘宝网4家网站,据说买家达到39万户。目前赢利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帮助中国企业出口的国际网站,每年收取会员企业5000到8000美元的费用。 “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是马云当初定下的目标,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了解中小企业的困境和他们需要什么。除此之外,现实的考虑是:“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中小型供应商密集,但众多的小出口商由于渠道不畅,被大贸易公司控制,而只要这些小公司上了阿里巴巴的网就可以被带到美洲、欧洲。”马云思考的结论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但马云做的B2B和国外同行并不一样。国外的B2B是为企业省时间省钱,而马云订的目标是帮助中小企业赚钱。要做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有足够的国际性。为此,马云频频飞到世界各地,联系买家,其中日本是他去的得最多的地方。现在,阿里巴巴已经是日本经济省的第一合作伙伴。 另一个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扶持,是要求它们必须先接受阿里巴巴提供的包括中小企业成长、领导管理在内的课程。每个会员都必须参加。 尤为关键的是,马云认为,在B2B领域最终决定胜负的不是资金或者技术,而是“诚信”二字。2002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了“诚信通”计划,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对网商进行信用认证。结果显示,诚信通的会员成交率从47%提高到72%。目前已有3万多家企业申请了认证服务。 除了运营,马云的另一个法宝是组织结构,而这个组织结构是公司要求每个员工都严格保密的。“我们的组织结构是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以往很多错误和教训而来,”马云这样解释他们的谨慎:“我们也不知道新浪是如何运营的,它的组织结构如何。如果知道,要攻破就容易多了。”而知情人告诉记者,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调整的较为频繁,“至少一年一换,这是和互联网周期有关的”。 在经过了种种调整和准备后,马云称,阿里巴巴成功地开始赚钱,并从2002年全年赚1元钱到2003年全年盈利超过1亿元。2003年年底,阿里巴巴的会员数是270万,在中国会员超过200万,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0多家成为阿里巴巴的专业采购伙伴,而公司规模也从当年的108将扩充为现在的1200多名员工。 CEO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马云不久前刚得到了一只狼狗。“我的‘狗儿子’以后可以长到120斤,很大的。”马云提到这只狗就眉飞色舞。因为大部分时间交给了工作,他常常半夜带他的狗散步。这对于他而言也是一种放松。“要知道,CEO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工作。”马云说。 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使得更精确的计算和答案成为可能,逻辑成为必须,但是,管理着一家互联网企业的马云非但不精确,而且也不讲普通人的逻辑。马云做企业依靠的是“直觉”。“以前我80%的决定依靠拍脑袋,现在少了,50%靠拍脑袋。”马云坦率地说。 这样的结果就是,要说服手下比较困难。一些时候,马云说服人的理由是:“我觉得这就是对的。” 所以,马云感到孤独:“你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别人不一定理解你,你就是讲一万次,别人也未必会理解你。” 马云举的例子是:2002年,马云提出了2003年阿里巴巴每天收入100万的目标,而当时每天的收入才13万,6位高层中有两位都不相信,于是他们和马云打赌,每人用1万元赌马云不能做到。“结果年底我就收到这个钱啦,”马云开心地笑着说道。马云用这个钱请第一个同事吃了顿鲍鱼,第二位听说问:“请他吃鲍鱼,那我呢?”“于是我又请了一顿鲍鱼。”马云对此兴高采烈。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直到2003年还有高层跟我讲,马云,跟你吵了七八年,每年你定的目标,我们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你做到了。可我每年仍然想给你讲不可能,你仍然做到了。我现在不跟你吵了,但还是不等于同意了。”马云说的时候很乐,像说小孩子斗嘴的故事。他知道,在更多情况下,是由于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才全力奔赴目标。 马云爱说自己是“从战场上逃下来的人”。“怎么逃的不知道,后来有人很逻辑地说我们是怎么逃的,胡说八道。”马云很清楚,外界对他超强判断力的“神化”其实并不是事实:“我们目标是确定的,但是具体道路怎么走,我拿着两把菜刀在前面,你的团队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是警惕地和你在一起,我一出刀,他们就出刀。”马云这么形容阿里巴巴在没有任何借鉴下打造自己独特商务模式的过程。 “但你心里要知道,这个很危险,”马云说,“所以,我适合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寻找机会,太平静了我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在阿里巴巴,任何方案出台,“大家都会像狼狗一样撕咬一番,”马云说。他提出的建议,大家的支持率不会超过50%。马云并不为此而沮丧,相反,一个主意大部分人都同意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马云说,“所有的人都看到的东西,其中好的东西已经消耗掉了。” 当然,马云也知道,“拍脑袋是最容易的事情,到后来越来越难拍了,”其实关键在执行,接下来实施的时候再细化它。 “有一些时候,你被神话掉了。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办法去解释自己的决定,”马云用少有的低声调说,自己的孤独在于现在到了一举一动都需要仔细衡量的地步。“今天我哪怕请人吃饭,对他的影响很大,对边上的人影响也很大,因为你不是想这么做,但是他们就会往各种方面想。和你想的不一样,”马云说。 “在看到结果之前,你一定是孤独的。”马云说。对于怎样用刚融到的8200万美元,马云说自己的感觉是“寂寞”,他说这也许需要又一次用直觉去判断。 讲义气的狂人 马云喜欢一种侠义的感觉,他津津乐道于与孙正义的“意气相投”,而每年举办的“西湖论剑”,更能展露他心中的武侠情怀。今年2月,他刚到金庸家做客。 马云身边的人都知道他讲义气,是个性情中人。义气不能用于管理,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直到有一天,义气害了我,”马云说,在成立外经贸部网站时和合作伙伴的不欢而散让马云明白,应该很早就和朋友区分好上下级关系。 马云开始讲原则,但是,时间长了,发现不行,都讲原则并不好,其间需要用人情来调和。“现在的阿里巴巴,还一个讲人情的公司,”马云为公司有家庭般氛围很为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说,“在办公室总是看不到马云”——只要在公司,马云总是到各个办公室转悠,并一路带来笑声。“我要看看他们是否开心啊!”马云这样解释他从不肯好好坐下的原因。 实际上,业内提到阿里巴巴,都会高度评价其团队。“他有一批很能干的人。”联众公司CEO鲍岳桥说。阿里巴巴的COO关明生在通用电器担任要职15年;CFO蔡崇信当初抛下美国一家投资公司副总裁的职位,来领马云几百元的薪水;首席技术官吴炯曾经是雅虎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技术的首席设计师。这些人在阿里巴巴刚刚起步的“贫穷时期”,被马云聚在了一起。马云认为,做小企业成功靠经营,做中企业靠管理,做大企业靠做人。“我不是让这帮人跟着我走,而是我跟着他们走。我每年向他们报告下一年度目标,这些报告里面的内容很多来自他们的提议。”这个被外界称为“IT狂人”的人这样说。 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马云比以前轻松多了。但是,另一件让他更累的事情凸现。“我时刻都在想着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原因,如果没找到,我就会很累。”马云说,自己哪一天如果风平浪静就会感到紧张,“坏了,肯定有什么事是我没有发现的。” “要知道,这几年对我们甚为关键。”马云说。 马云坚定地认为,中国互联网从广告市场到短信市场再到游戏市场的争夺,很快就要进入到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争夺。就像“独孤九剑”之于令狐冲一样,马云自认已对B2B、B2C、C2C烂熟于胸,他将电子商务分为三个阶段,阿里巴巴现在在第一个阶段,提供信息流,第二阶段是资金流,第三是物流,他认为3年之后可以尝试在网上做交易,但是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 在马云看来,B2B的高潮在2-3年才会到来。而阿里巴巴正在建立一种壁垒。“如果说我想做的是100%的话,那么现在只做到了3%-5%,几年之内B2B仍将是我们的生命线。”马云思量着说,“我们必须快速应变,快速布局,现在投资‘淘宝网’也是为了3年后布局。” 让马云澎湃的是,在信息技术产业,中国和世界企业有机会竞争的,中国电子商务会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的领头羊。“未必是我,但一定是中国企业,”马云说。但他的一位朋友说:“当然,他确信会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