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东明先生现任台湾联广公司董事长、国立政治大学兼任副教授、私立中国文化大学兼任副教授、国际行销传播经理人协会(MCRI)副主席、亚太行销联盟(APMF)常务理事、财团法人五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Clio奖驻台代表、NYF奖驻台代表…… 30多年来赖东明已有10本图书出版,著作:《广告之路》、《钞票换选票》、《商品观-市场行销必胜之道》、《点亮生命的灯光-80则广告的人生启示》、《30年广告情—赖东明谈广告行销传播》,译著:《成功的广告活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男人也认输的女人》、《摘星的男人》、《广告鬼才-吉田秀雄》。 1988年美国《时代》(Time)杂志的封面刊登了赖东明和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握手合影照片。 摘星的男人 ——访台湾联广集团董事长赖东明 赖东明是“联广人”、“广告人”、“教育人”、“行销人”、“传播人”、“社会公益推动人”与“写书人”,集各种身份与角色于一身。不禁有人问他“究竟赖东明这三个字是属于谁的?”赖先生答复说:“真正说来赖东明应该是属于蔡雪梅的,只是赖夫人蔡雪梅女士又把赖东明先生借给联广公司、借给广告界与广告教育界、借给行销界与传播界、借给公共关系界与出版界、借给社会公益团体与社团、借给这个社会罢了。” 初出茅庐 “联广集团”的前身是由徐达光先生所创办的“东海广告公司”,于1974年5月改组而成的。改组后由辜振甫先生担任董事长,徐达光先生任总经理。 到1977年5月,联广公司再度扩大改组,在经营策略与广告活动上有很大的改变,一口气邀聘了四位顾问,显然已深深体会到广告已经走向行销的时代了。赖东明加入“联广人”行列后,担任顾问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联广公司广告作业上,对商品概念、广告概念、表现战略的运用,以及联广员工的在职教育与专题研究事项,1978年升任副总经理。 “企业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一词,就是赖东明先生在担任副总经理期间,于1979年8月间接受委托,为味全公司做CIS的应用设计时,因CIS还没有固定译名,由赖东明及联广文案指导刘瑜美一起构思的中文名称:“企业识别体系”转化而来的。这一“味全公司企业识别体系”规划案,也是台湾地区最早的“企业识别系统”规划案例。1980年1月间,在联广公司的人事动荡的紧要关头中,徐达光总经理改任副董事长,并由赖东明先生接任总经理,这一年赖东明47岁。这一转变一方面让他得以充分发挥心目中的理想,逐一在联广中实现;另一方面也要背负整个联广公司成败与荣辱的全部责任。赖东明的“总经理”长达九年多,有人称之为“联广的赖东明时代”,但在他的心中,却一直感到应是“联广的赖东明挑战”来得贴切些。 联广生涯 总经理的工作尽管繁忙不堪,但赖东明依然没有放弃他的读书、写作、研究的习惯与乐趣。还是在烦乱中出版了他的第二本译作《摘星的男人》。1981年起联广公司开始有很大的收获,在客户方面获得“福特汽车”的广告代理权。福特汽车就是在联广的服务下茁壮成长为大客户。为了迎合行销时代的需要,以及广告活动精准化的趋势,于8月开办台湾首创的“家庭用品固定样品调查(Panel Survey)”,这一项调查的办理,更使一向注重研究调查功能的联广公司,在台湾的广告研究调查中遥遥领先。同时联广公司还成功地开发出每千人成本CPM与到达率GRP的计算机程序,率先将计算机运用于媒体计划之中,可见联广公司的赖东明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与科学化、精准化工作之用心与勇气。联广公司负责策划制作的黑松汽水“熟悉的声音篇”,也在这一年荣获ACC奖。这是台湾广告界得到国际广告比赛大奖的第一次。 1984年,不论就台湾社会与经济或广告事业而言,这都是变动最大、影响最深远广泛的一年。就台湾社会与经济层面而言,经济成长率高达11.59%,台湾确定采取开放化、自由化、国际化政策,美国麦当劳快餐登台,妇女意识高涨。就广告事业而言,国际性广告代理业正式登堂入室,引发全面的变革与冲击。本土广告代理业面临国际客户的转移,人才的挖角,薪资的高涨,广告活动与作业模式的全面改变,而带动了广告代理业整体经营,以及经营策略的第二次革命。 面对这一变局,联广公司在赖东明的带领下,早已有充分的准备,依然再投资4百万元更新计算机设备;同时代表本土广告业者,向台视石永员争取“现金和媒体交易”事宜。联广公司为因应业务需要,也在这一年搬到了目前所在的重庆南路一段八十三号。 联广公司长久以来一直以“最了解国内市场的广告公司”自居,并受到好评,与赖东明担任总经理期间,先后成立的好几个研究小组有相当关系。因为透过这些项目研习小组成员的努力,以及赖先生亲自带领下,不但以整体的力量帮助公司做了许多项目研究;而且让参与的每一员工随时汲取最新的知识与信息。赖东明陆陆续续成立的研习小组总共有四个: 一是“八卦小组”,原名称为“社会概念研究小组”,旨在研究广告表现的动向、商品市场、生活型态、消费行为、行销和传播媒体。希望藉由研究各式各样的生活型态、市场、行销、广告表现、传播媒体,提供广告策略及广告表现更丰富、更有系统的资料。 二是“天蚕小组”,旨在搜集各地广告平面作品,并加以归类分析;并希望藉由搜集、观摩、分析各地的作品,再衍生出新创意,再创联广人的创意沸点。 三是“蜜蜂小组”,旨在搜集并编译欧美(以英文为主)方面的广告新知和动向。 四是“蚂蚁小组”,旨在搜集并编译日本方面(以日文为主)广告新知与动态,提供同仁共享日本潮流与最新信息。 文化情缘 《动脑》杂志在1988年的一项名为“是谁带动了台湾的广告界—影响广告界最深的人物”调查中,时任联广总经理的赖东明先生获得到最高票。这一年的10月间,联广的内部刊物《联广时代》也以赖东明总经理和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握手合影照片为封面。这张合影还上了美国《时代》(Time)周刊的封面,让赖东明深感荣幸。在他经过长期的努力与苦心经营之后,一方面由于联广公司已建立完善制度与传统;另一方面感于台湾广告人的信任,开始加重对广告公共事务与广告团体及组织活动的参与。包括“台北市综合广告公司经营者联谊会(俗称4A)”的创立、“国际广告协会(IAA)台北分会”的复会事宜等工作。 由于一位挚友出任大学广告系主任,加上有成就的广告人的责任与义务,赖东明在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与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系各兼了一门课。赖东明先生教学的认真与严格是出了名的,至少在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的“广告策略与企划”课程,更是让全系同学又喜爱又害怕。喜欢的是可以学到意想不到的东西,通过了这一关就可通行广告界;害怕的是要求实在严格,不下真功夫是过不了的。赖东明伉俪还以私人节省下来的钱,在设有广告学系的学校设立了“明梅广告策略提案奖学金”,以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广告策略思考方法与提案技巧,并使理论与实际的相验证相发明。 赖东明先生在广告与行销传播方面的成就,使他在传播方面的表现与贡献,未能获得应有的注意与重视。赖东明先生不但曾是《国华人》的发起人与发行人,更创办了《动脑》杂志。这两份刊物,对台湾甚至华人广告事业之广告信息传播与史料保存,都有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的客观、公正、讲究原则与是非的精神,让他在许多有关传播的重大决策案件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裁决与评议角色。创办《动脑》杂志是赖东明1977年由台中回台北出任联广公司之前,于2月间与吴进升等人创立广告专业杂志《动脑》,由赖东明任发行人,吴进升担任社长。在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台湾专业刊物中,只有《动脑》杂志的历史最长久,所以贡献与影响也最为深远广泛。不但深受台湾广告人欢迎;同时也受整个华人广告人的重视。《动脑》杂志创办以来,除了介绍广告新知、广告界各项活动、广告人动态、办理广告公司营运调查外,还经常办理表彰活动,来彰显广告人的贡献,相当温馨感人。 广告人生 赖东明一直谦称自己只是个“联广人”而已。自从进入联广公司以后,他就把整个生命投入联广,并一直为联广的客户尽心尽意,就赖东明先生的一生工作而言,更是个杰出的“广告人”。他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在国华广告公司从事广告工作,由基层开始一直做到处长,前后长达十一年;为联广公司服务,达二十年之久,历任顾问、副总经理、总经理、副董事长、董事长等职务,他积极参与广告界各项相关活动,是个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标准广告人。赖东明同时也是个著名“广告学者”与“教育人”。他对广告学有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著作等身,并担任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与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研究所教授,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常应邀担任各项学术讲座主讲人,闻名中外。当然对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的学生而言,更愿称他为“文化人”或“文化教育人”,只是怕未免太小气了。爱常让人自私,却也是学子们的人之常情! 摘星已不再是赖东明的期望或幻想,因为他正站直他那又高又硕的身体,伸出又长又直的双手,正在一颗又一颗的摘取高高在天上的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