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结束了,今年的春节收视市场,因为限奢风的影响,多数卫视地方台放弃举办大型春节晚会,央视春晚也在冯导的带领下,表现得更为民俗化、草根化和亲民化。关于马年春晚的吐槽、肯定、评论、总结,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有着不同的说词。 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针对马年春节期间的收视和广告市场,进行系统分析,跟大家分享以下8大盘点: 一、春节期间整体收视市场观众规模继续下降,但收视时长总量提升 2014年春节期间整体收视变化趋势未改变——收视规模继续下跌,但收视时长总量白天较2013年春节期间观众收视时长未变,晚间时段还有略微提升,由206分钟上升至207分钟。 二、 央视再次成功拉动春节期间整体收视市场,央视春节收视影响力依旧显著 春节期间央视的市场份额比平日上升显著,可由平日的27%上升至33%,卫视份额甚至有所下降,由33%下降至32%。 三、 马年春晚收视较去年基本持平,但市场份额提升,CCTV-1主导地位不可撼动
四、 春节消费走向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下,春晚仍是大部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新年大餐 五年来,央视春晚的观众粘性2014年达到顶峰,63%的收视人群完整收看了春晚。将近3/4的城市收视粘性均高于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收视黏性最高。从覆盖上看,有1/2的城市超过CCTV-1马年春晚的平均覆盖率。春晚在选择收看电视过年的观众人群中粘性仍旧超高,所以只能说是人们过年有了更多的选择分化了收视群体的数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年夜饭。 五、 马年春晚,微电影、公益广告、微博营销让红包飞,实现台网联动跨界营销 跟以往的歌舞开场不同,2014春晚以《春晚是什么》微电影开场,通过葛优、李雪健、范伟、陈道明、姚晨、马云等各界名人,以及普通百姓们各自阐述心目中的春晚概念,典型的冯氏风格令马年春晚的开场令观众眼前一亮;而节目中也首次插播了《筷子篇》《中国年,让世界相连》公益广告,浓浓中国味儿,温馨而感人。
八、 互联网大佬转战移动端厮杀依旧激烈,洋河成为最大赢家 春晚除了京东、苏宁、国美和腾讯这些常客。春晚广告更是迎来了百度、360和赶集网,小米也继去年春晚后今年再次亮相。互联网大佬的战争似乎越来越激烈,但争夺焦点已经聚焦到了移动端上。从版本上看,除了京东继续使用了60秒的长版本广告讲述品牌,小米也加入长版本的行列之中。腾讯则是换成了15秒广告,主推了微信支付和手机软件管家两款产品。 酒企的投放已经只剩洋河一家,可谓占尽了风头。不仅和加多宝共同参与了央视的合作,得到了一个10秒广告的位置权,还在倒一的位置上播放了自己的独立广告。同时,在春晚播出期间20:46分——作为唯一的一个春晚中间插播的广告——以公益的形式进行了长达一分半的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