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广告语 海角天涯寻“共鸣” 俞建成 2002.5 .26 我们苦思苦想,搜索枯肠,就是为了创造那一句惊世之语----广告语,毫无疑问这是广告创意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多么希望这句广告语能够准确地传递着广告主题思想,并且又能够朗朗上口,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还有展示品牌魅力,诱发购买欲望,有两个字可以非常准确地解释广告语的功能,它叫“共鸣”,与消费者之间产生共鸣。 当年,研究文艺理论的人可能比研究广告理论的人要多得多,治学精神,学问素养可能也要好得多,他们发现了文艺鉴赏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共鸣,他们得出了这样一种研究结果: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同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某些相通,类似或一致的艺术感受。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必定是那些鉴赏者曾经看到过的,听到过的,或则他们已经感受过的生活细节思想情感,只有这样,几行字,几个画面才会令人散发联想,感慨万千,怦然心动,不能自己,喜怒哀乐任凭作品舞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令千古女人悲叹无情岁月,“自古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又让多少卖酒商赚的钵满盆溢。共鸣的感召力让我们吃惊,而作品的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细致入微的动察,发现更令我们叹为观止。 广告人学习文艺理论不算丢粪,现在我们懂了,广告语无须创造,只要能够发现足亦。广告语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它一定是源自生活。“科技以人为本”,几个文字的排列是广告人的创造,但是那份情感却早已深植于亿万人的心中,人们期盼科技的发展正是为了自身的需要,在这里,发现比创造伟大的多。一字一句沁人心扉,关爱之情,感天动地,没有丝毫的铜臭味,有了共鸣,不知不觉之中,钱包瘪了。“味道好极了”,“妈妈我要喝”,那是完完全全的来自于街头巷尾,毫发无伤。发现的巍峨令创造渺小苍白,深奥的广告创意理义可以幻化成通俗浅显的市井发现,是经典走向了平凡,还是平凡走向了经典,反正一切都将归之于消费者非常实际的感官共鸣,否则那便是广告人或则广告主孤芳自赏。 这时,我们突然感受到了生活的匮乏,因为不管是从顺向还是逆向都激发不了这样的思维习惯,那位娘儿是怎么说的,那位大爷是怎么烦的,那位顽童是怎么唱的,我们毫无记忆,惟有离开案几,走海角天涯,听八面来风,历凡人锁事,t他说的,他‘想的,他盼的,被你发现了,你信手拈来,那也许就是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