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创意,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因为它并不是广告公司的特权和专利,在生活中,创意无处不在。所以,在这里我所讨论的创意,是指具体的广告创意,例如一个系列报纸广告,一支影视广告片等。而说到标准,创意真的有标准吗?如果没有,那么到底怎样来评判一个创意的好与差呢?仅仅是依靠个人的经验、眼光和喜好吗?而得奖得一定是好创意吗?从一踏入广告这个圈子,诸如此类的疑问便纷沓而来。现在,不敢说自己已经得到清楚而确切的答案,只是有一些心得愿意在这里和各位分享。 关于创意的定义 关于“创意”的一个经典的诠释,我认为当属“旧元素,新组合”这六个字,这也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杨(James Webb Young)在六十年代提出的。有一点非常明确——创意不是发明创造,创造是无中生有,而创意是将一些司空见惯的元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从而令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某种关系。 有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广告创意与广告讯息混淆在一起,其实,创意指的是我们传达广告讯息的方式,清楚的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会避免为了创意而创意,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广告界十分常见。 ROI与SSS 说实话,我不相信创意真的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但是,我认为一个好的创意至少符合以下六个英文字母:ROI与SSS。其中,ROI理论是60年代美国DDB广告公司的创意指南,沿用至今,堪称经典。 R就是Relevance,意为关联性;O为Originality,原创性;I为Impact,震撼性或者是冲击力。 一个好的创意首先要跟所售卖的产品/品牌具有关联性,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却也是最难做到的一条。原则和震撼则不难理解,失去了原创,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而广告没有震撼性和冲击力,就不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能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再回来说说关联性。从字面上看,关联性好像也很容易做到,其实不然。因为关联性涉及到消费目标群、品牌个性、广告利益点、媒介选择很多方面,因而需要对市场、消费者有深刻的洞察,以及对品牌的概念有深入的了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往往,一个创意具备了一定的震撼性,引起了消费者的注目,却因为种种原因让大家议论纷纷,甚至心生厌恶,从长远来说,对品牌形象的塑造有害无益。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当然,具体情况也应当具体分析。总而言之,分别达到这三点并不难,难得是同时具备,也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创意。 sss分别是Simple简单;Smile微笑,在这里意为令人心动;Suprise惊喜。 Simple简单:应该记住的是,消费者是健忘的,所以,好的广告每一次只能和消费者沟通一件事情,简单明了,只有如此才会让人印象深刻。现在很多广告恨不能一次把所有信息告诉消费者,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Smile微笑:好的创意应该直指人心,触动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消费者又哭又笑,然后痛快地掏出钱包。无论是用幽默的形式,还是用夸张的形式,只要是人性的,就是成功的,而且是全世界通用的。 Suprise惊喜:能够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经常有这种情况,看到一个非常棒的作品,idea够棒,制作执行也极具水准,然后感慨一番,“为什么不是我做的”,然后,就是没有记住是什么产品。这种只能让创意人孤芳自赏的惊喜,不要也罢。 叫好与叫座 所谓叫好,就是获得广告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叫座则是产品因广告而大卖特卖,我一直觉得这二者其实并没有冲突和矛盾,然而,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创意人自以为的得意之作,在客户那里被批的体无完肤,然后创意人就哭天喊地,痛不欲生。真的是广告主蛮不讲理吗?还是创意人都是自恋狂? 我认为,在争论一个创意好还是不好之前,先要讨论一下对不对的问题,也就是创意的策略方向是否正确。当创意人员和客户在策略方向上达成一致以后,才能去看创意好不好。创意人员容易犯下的错误是——为了创意而创意,自我表现欲太强,把广告当成了表演舞台,去做自己所谓的大创意,却忽略了广告最根本的目的——把广告讯息清楚无误的传达给消费者。而客户容易走进的误区是,他们常常只需要眼前的热销,不去考虑长远的品牌形象的树立。这两种做法都需要我们反思。 当所有人都放下自己的喜好与偏见,真正从品牌的角度去深度思考的时候,大家所争执的,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而是怎样把一个创意真正执行到位。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品位,矛盾将永远存在,而我相信,一个真正的大创意(big idea),不仅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更能为品牌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创意人才能真正引以为傲。我所知道的一个很好的离子,就是绝对伏特加(ABSOLUTE VODKA)。 一些守则和方法 创意不会凭空而来,创意也并不那么高深莫测,无章可循,掌握了一些方法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激发出无与伦比的大创意。以下是综合了一些相关资料而得来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1、每天找乐子 2、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想出来,相信答案一定不止一个 3、永远保持童心,充满好奇心 4、学会问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 5、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并咀嚼消化 6、给自己设定期限 7、要勇敢,敢于坚持,敢于放弃 8、换个角度思考 9、想到就去做 10、抛开以上所有规则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一家之言,难免有所偏颇,对于资深人士而言,也可能早已耳熟能详。 无论怎样,一句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品牌。唯有从品牌的的角度出发,一切讨论才有意义。(宣亚智慧广告公司创意总监 兰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