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翻行业奇葩 ——访鸣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本权 人物简介: 刘本权 深圳市鸣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2年前在丝印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亲眼目睹了中国广告市场的繁荣景象。因此决定进入广告市场。经过周密的分析,最终锁定广告制品市场。 编者按:绚烂的灯光、瞬息万变的翻转。熟悉的户外三面翻广告载入了吉尼斯记录的一页,鸣初科技如何创造出三面翻行业的奇葩?我们为此电话采访了鸣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本权先生(以下简称刘)。 CNAD:请问你们公司打破吉尼斯记录的项目是什么呢? 刘:我们共有两个项目打破了吉尼斯记录,一个是2004年的深圳园博园最长三面翻,另一个是2005年初的重庆嘉年华大厦最大三面翻。 深圳园博园景观墙三面翻,全长198m,外观呈波浪型,最高点超过12m,最低点为6m,是世界上最长的三面翻。作为中国第五届园林花卉博览会的景观墙,是首次让大型三面翻成为都市景观的项目,也是所有观众入园后看到的第一道风景。 嘉年华大厦三面翻拥有大、新、巧、美四大特点。第一,它覆盖了整个嘉年华大2-8层的东西南北四面墙壁,总面积达57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三面翻广告牌,吉尼斯证书今年6月份已经颁发下来了。第二,它的设计非常新颖,从来没有人敢提出用三面翻包装大厦外墙的大胆设想,更加没有人实践过这一设想,而我们做到了。第三,它的工艺非常巧妙,解决了采光、通风等众多技术问题。第四,它四实际效果非常美,当所有灯光都亮起来的时候,嘉年华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巨大的水晶盒。 CNAD:鸣初科技为什么能够争取到这两个吉尼斯项目的呢? 刘:原因有很多。不过,最主要是我们拥有三面翻的技术优势。 比如说嘉年华这个项目,在设计这栋大楼之前,美国SOM公司对全国的三面翻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分析用三面翻包装大楼外墙的可行性。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说设备的故障率、透光性等等很多方面。一旦做砸了,会对这家国际性的设计公司造成非常大的不利影响。所以,他们也非常谨慎。为了这个项目,而考察了国内很多家的三面翻厂家,最后才来到我们公司。在综合评估了我们的专利技术后,他们才拍板定下了我们公司。深圳园博园项目的情况也差不多。可以说,技术优势是我们争取到这两大项目的根本原因。 当然,其他一些因素,比方说管理、经营理念等,也促使SOM和金融街最终从众多的三面翻厂家中选择了我们。 CNAD:刚刚接到这样一个创举性的项目,您是什么感受?感觉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刘:虽说这两个项目都创造了吉尼斯记录,但当时的感受是不太一样的。接到园博园那个项目时,的确是非常激动。那时,我们公司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对自己的认识也不是很充分,何况以前根本没有接过这么大的项目,心里感到底气不足,简直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而到嘉年华项目时,我们有了园博园的成功经验,底气足多了,那时就觉得我们已经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为什么不可能再创造一项。 至于说困难,主要都是因为工程浩大而带来的,比如说程序复杂、翻动方式多样等等。 同时,因为工程大,施工人员多,现场管理也不同以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CNAD:面对如此项目,您的团队是什么态度?有畏惧吗?您如何调动他们技术创新的热情? 刘:开始还是有点畏惧的。后来,经过多次的内部会议,知道自己为什么赢得这个项目,正确地认识自己之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知道自己能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去做。我一直都不限制员工的创造性,放手让他们做。唯一的要求就是做之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找出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怎么去克服,克服不了怎么办。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员工就很容易施展手脚。一些新主意、新思想也比较容易实施。 CNAD:如果有机会的话,您有没有信心挑战其他的吉尼斯记录呢? 刘:这两个项目的成功极大地鼓励了我们,鼓励我们去创新。平常在路上,我也会很留心别的户外广告形式,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看看能不能跟三面翻结合起来。我也鼓励公司的员工平时多留心。 按照我的想法,说不定以后三面翻会走入家庭,用做家庭内部装饰。我们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最大、最长我们已经做到了,今后我们还会探索其他创新形式,我相信我们以后一定会创造更多的世界记录,奉献更多的经典工程。 CNAD:中国的户外广告在蓬勃发展,你觉得户外广告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三面翻将何去何从呢? 刘:我认为,户外广告的形式将会更加多样,会有更多的新媒体出现。三面翻也会遇到更大的挑战,受到其他媒介的冲击。对三面翻来说,必须要发挥它的优势,同时探索更多的创新形式,可以和其他媒介结合。比如说,我们已经把三面翻和霓虹灯、LED等结合在一起,做出来的效果也非常好,客户也很满意。不过这只是一种创新方式,其他就要靠大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了。我认为这就是三面翻未来发展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