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怪现象,让人心生疑窦,并不得不作出这样的疑问:这个有着巨大利益空间的市场,是不是早已变成了权钱交易之所? 可靠的消息是,2004年,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户外广告管理处便停止了对户外广告的审批,不得不令人生疑的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后,还有多少人像郑建投一样,拿到了“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 事实是,那些在停止审批之后还能拿到这个证的,走的不是正道,不是程序,而是靠权和钱。 一位开着广告公司的读者说,拿到证的都是有背景的,并且除了走权、走关系,还要拿钱,必要的“沟通感情费用”是少不了的。 还有一位自称曾在户外广告管理处工作过的读者也证实,现在办证不需要程序,只要有“领导条子”,就得批,就得给证。 “领导条子”这个词,在采访中,也被不止一个人提过,这也成了办理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个“条子”面前,法律、程序、公平神马的皆是浮云,不值一提。 当然,有了“领导条子”,也要懂点事儿,人情打点是少不了的,利益分割也不是不可能的。有一位在广告行业干了十几年的读者不是说了,要竖起牌子,和相关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分成一般是三七,还有的是四六。注意,城管局是七或者六。昨天也有一位读者说,正常的话,请他们吃吃喝喝的费用一般占到成本的10%~20%,并且,再高一些也无妨,只要牌子竖起来,总是有钱赚的。 但领导是变的,“领导条子”只好也跟着变。原来的“领导条子”不行了,牌子就下来;新的领导上来了,牌子重新竖上去。 河南省广告传媒业商会会长宋玉建便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在紫荆山周围有块儿牌子,整治的时候说是违规的,拆。但拆了之后,不到一个月,又重新竖起来了。不同的是,内容变了。 这种变化也导致规划一变再变,2005年规划过,2007年规划过,还没暖热,2009年又规划了,而每次规划的内容差得都太远,像一首歌唱的:“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当然,无理由无原因是不可能的,理由和原因便是:权的交替,钱的分割。 “现在上广告牌看着没有啥标准,实际上有标准,标准就是钱和权。”一位读者说。而权和钱的后面往往隐藏着腐败。 而这种“权钱标准”不透明、不公开,损害的是这个市场的公平、公正,同时被损害的还有遵守市场竞争规则、遵守法规的商户。这几天,一直有做户外广告的老板联系河南商报记者,呼吁这个市场的透明运作、实行招拍挂等。 一个不公平的市场便是滋生权钱交易的温床,而作为这样一个混乱市场的管理者,郑州市城管局户外广告管理处也少见作为,不该批的条子,批了;该拆的广告,却不一定拆。 举个过街天桥广告的例子,2005年修订后的《郑州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严格控制横跨城市道路设置横幅广告;严格控制利用城市立交桥、人行天桥和高架路设置广告。”因为过街天桥广告的遮挡,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案件也比比皆是,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就在人民路上,便有过街天桥广告堂而皇之存在着。 这就难怪,谈及此,河南省政协委员张朝祥语气十分激烈:“户外广告这么多年不审批,要你们户外广告管理处做什么?你不批,你不管,那你这个部门撤掉行不?” 撤掉当然是不现实的,总要有人来管,关键是如何管?管什么?在采访火车站管委会书记刘国正时,他谈及火车站地区的治理,过去火车站对违法的户外广告只能劝其拆除,但没有执法权,基本上就没有效果。今年2月份以后,管委会拥有了执法权,遇到违法的,直接拆除。 有人会说,户外广告管理处,估计人员不太多,又没有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那么,又如何能管理好、管理过来这个城市里林立的广告牌呢? 有句话,很多领导也爱讲:打击腐败绝不能手软。在如此之乱的郑州市户外广告市场,更应如此,审批时,应让程序、法律说话;执法时,应硬起手腕,不姑息迁就;整饬政风,让“领导条子”绝迹;渠道公开、透明,实行招拍挂,如此,才能还这个市场的规范秩序,也才能还郑州市容市貌之清爽。 绵绵秋雨淹不灭市民对郑州户外广告的关注热情。几天来,市民们通过电话,向商报记者控诉关于郑州户外广告的种种是非和惊人内幕。近日,商报记者拿到一份学者对郑州户外广告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再次印证了商报的报道:郑州的户外广告,杂乱无章,又多又滥。
数据 郑州户外广告杂乱,有数据支撑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曾有郑州市民外出旅游,看到外地城市环境,回来后大发感叹:郑州的户外广告又多又滥。 现在,河南工业大学广告系老师陆南正在做《全面构建中原经济区发展郑州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改善对策研究》课题,他的调查直指郑州户外广告,通过详细数据,称其“杂乱无章”。 他在研究课题中写道,郑州户外广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现状杂乱无章、过多过密。全市大大小小的户外广告牌超过2万块,广告密度之大,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前列,不少广告牌的设置,破坏了建筑物风貌及城市景观。其次,郑州市户外广告质量不高。大量的户外广告在滥竽充数,不注重受众的感受,不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致使受众对户外广告有一种厌烦情绪。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他说,作为课题报告,结论都是有数据支撑的。 研究郑州户外广告,要发放问卷调查。他们曾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认为郑州市户外广告数量“很多”的占了25%;认为数量“比较多”的占了47%,接近一半;认为数量“正好”的占了6%。 “为什么市民对郑州户外广告这么有意见?”陆南总结,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郑州市内户外广告的监管不够完善,缺乏章法,且即使有了章法,也没有落实,使得户外广告的布局和形式杂乱无章,给受众纷杂的感觉。 建议 户外广告咋治理?不能有钱有关系就能上 郑州户外广告的乱,已成多数市民的共识。该怎么去治理?陆南说,户外广告必须控制数量,不能有钱有关系就能上。 他称,户外广告,在现代城市中,是有作用的,不能一棍子打死,这是一个行业,有着众多需求量。户外广告主要包括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灯箱、橱窗、招牌、实物造型等形式,户外广告在城市形象建设中与其他要素(建筑、绿化等)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户外广告早已告别了拘泥于单一手法、单一目标、单一形式的纯信息传达的传统,迈进了视觉、色彩、环境、建筑和造型等多个领域和多项学科,向人们展示出富有时代精神和丰富多彩的综合表现功能,户外广告的这种发展趋势恰与现代化城市形象建设的追求目标相契合。”他说,基于此,户外广告已经成为城市繁荣程度、文化内涵高低和现代化水平的表征。 户外广告成了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规划有一定原则。陆南说,从总体上讲,户外广告的利用与发展应当确立并遵循“服从、服务于城市风格和城市整体规划”的指导方针,把户外广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审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人性化、审美化、现代化的城市形象观念指导户外广告实践,赋予城市以灵魂和精髓。 “而郑州,目前缺的就是这个。”他强调。 罪状 郑州户外广告身负“八多八少罪” 陆南在课题中提到目前全国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诸多共性“罪状”,郑州的“罪状”也相当多。 许多城市户外广告规划还停留在粗放层面,只有笼统的大体规划。户外广告管理依然是多头交叉型管理、审批型管理、登记型管理、整顿型管理,致使管理工作长期处于无序、低效、互相扯皮的状态。 这些规划和管理上的问题直接反映在户外广告创作与设置的质量上,主要表现为“八多八少”:小广告多,标志性广告少;粗制滥造多,精细制作少;突出商品多,文化内涵少;商业性广告多,公益性广告少;低技术水平重复多,高科技含量创新少;设置招牌广告多,展示橱窗广告少;违规广告多,规矩广告少;随意设置多,科学规划少。 案例 郑州火车站治理一块广告牌动用五六十人 郑州的户外广告混乱,研究者和市民都认为二七广场和火车站为最。 今年是郑州创建文明城市之年,火车站是郑州“窗口”,管理部门对该区的户外广告主动进行了整治。不过,他们的治理成果也从侧面说明了该地区此前户外广告的混乱。 郑州火车站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在户外广告治理中,他们共清理小广告26400起,拆除遮阳棚、广告牌匾200余处、LED电子灯箱45块。 他们主动提到了整治火车站批发市场盛和针织城墙体户外广告的困难。 “这块广告位设立时有上级领导打招呼。”这位负责人说,治理困难重重。由于广告质量不高且混乱,广告经营手续早过期了,影响火车站形象,从去年开始,火车站管委会多次给广告主下发整改通知,但广告主拒不配合,不签字。没办法,管委会主要领导只得亲自带队五六十人,前去执法,强行让其在整改通知书上签字。 “如果他们再不整改,不完善手续,我们就要强行拆除。”火车站管委会负责人说,通过这也可看出,户外广告利益盘根错节,要整治得下硬手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