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江西广告网 首页 人物聚焦 查看内容

中国人保品牌总监:我见证了保险业的发展壮大

2009-2-9 10: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 评论: 0|原作者: webmaster|来自: 网络转载

  人物名片:刘梅,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上海交通大学EMBA,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行政部经理兼品牌总监。

  人物感言:从普通员工到部门经理,是平安保险公司把我培养成为一名职场成功人士。“平安”很适合我,我愿与公司一同成长。

  1996年12月,我进入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当时的我不知道保险是干什么的,只是看到报纸上招聘广告就报名了,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2年。

  我进“平安”时,公司有管理人员20多人,营销员四五十人,每个月的保费收入也就是几万元。我被分配到客服部,工号是007,这就是说,客服部总共只有7个工作人员。由于当时业务量小人员少,保险续期、信息变更等工作都在客服部,不像现在客服工作分得非常细致,并且专业化。

  我刚入行时,采用的营销方式主要是上街摆摊和“陌拜”。上街摆摊就是节假日和休息日,在大街上和公园里拉上一个条幅,支起一张桌子,向市民宣传保险产品。“陌拜”是陌生拜访的简称,就是营销员到小区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保险产品。也许是当时社会治安好,营销员敲门十有八九住户会开门的。由于当时公司知名度比较低,不论是上街摆摊还是“陌拜”,营销员都要带着公司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先给人家看看,讲清楚平安保险公司在哪,是干什么的,打消人家的顾虑后才能介绍保险产品。那个年代的人们头脑中几乎没有什么保险意识,人们问的最多的就是:你们是卖保险箱还是保险柜?当大伙搞清楚保险的概念后,经常会纳闷:买保险干什么?国家会养着我的。卖保险有多难就可想而知了。

  话又说回来,当时保险不好卖也有保险公司自身的原因:产品单一,服务跟不上等等。当时公司产品很单调,主要以少儿险、意外险为主。当时我们做业务的电脑系统很简单,只能做一些基础数据的登录统计,无法与总公司联网,因此,在服务时间和标准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无法保证。而现在,我们的服务有了很大变化。先说人员,现在我们宁波公司有管理人员将近300人。有3000多名保险营销员,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拥有理财规划师的头衔。随着他们工作的逐步深入,买保险就是买规划的观念已经开始被甬城市民所接受。再说服务体系,我们“平安”现在采取的是后援平台集中管理模式,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平安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是全国第一家大型综合性运营管理中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2000人办公,平安集团在全国3000多个分支机构的后台数据中心可以全部集中统一纳入到该平台。

  时间荏苒,我进公司已经12年了,回顾十几年的工作历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保险公司的服务变了,市民对保险的认识变了,而自己也随着这些变化而改变了。

  短短十几年,公司由过去不足百人到现在的3000多人,保费由每月的万元平台到现在的亿元平台。我见证了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看到了保险业从一棵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漂亮

酷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热点图文
  • 江西首个纺织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8
  • 江西:亲亲爹地TM婴儿纸尿裤等2种
  • Timberland 10061经典黄靴广告《真
  • 明星助阵庆典 果唯伊为何低调?资
  • 雀巢Nespresso胶囊咖啡机TVC
推荐阅读
全球知名广告工作室Platinum,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是一家出色的专 ...查看全文
安塞尔·亚当斯的摄影作品 ...查看全文
最近遇到一些很奇怪的CorelDraw文件,只要打开那些文件,就会出 ...查看全文
广告圈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