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的另一端--张百清的广告教育观 作为台湾智得沟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百清致力于广告教育已经有17年了,作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兼任讲师、连续7届的金犊奖评委,张百清已经将广告教育当成了自己广告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在广告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国内的广告业似乎忽略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广告教育,这个刚刚起步,也许还不够规范、不够完备,却承载着整个广告业的未来的领域,得到的关注实在与她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影响不成正比。 7年来,作为时报金犊奖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张百清看着时报金犊奖从不为大陆学生所知,到在大陆的广告专业学生中影响力不断扩大,再到如今学生们争相报名参加金犊奖时的火爆场面,也随时报金犊奖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为渴求知识的广告专业学生们讲授金犊奖的意义,鼓励他们从陷于书本理论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亲身参与到实际案例的实践当中,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经验为无数满怀着一腔热血立志投身广告业的青年学子们指引了发展方向。 谈到国内的广告教育问题,张百清显然深有感触,他说:7年来,看到国内的广告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在中小城市,教学条件还是比较落后,学生的视野也受到一定的牵制,但是在大城市的学校里面,无论从师资,教学设备和学生对外界的接触上,都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2003年,内地金犊奖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已经和台湾学生的作品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了台湾。张百清幽默的说“原本分区评奖是为了鼓励大陆的学生,看来以后要保护一下台湾的学生了!”从他说话的口气中,不难看出对于大陆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他有着难以掩饰的欣慰和高兴。 “尤其是在影视广告方面,北京电影学院连续3年获得大奖,实力实在不可小视!他们有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而台湾的影视学校并没有把广告纳入教学的专业!” 但是,大陆广告教育水平的普遍落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张百清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大陆学生和外界的交流,让国内的学生和老师走出大陆,到台湾,香港,新加坡多看看,多学学,因为这些地方的广告业较大陆更具国际性,而国内的广告教育区域性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张百清动情的讲到,前段时间去天津的一个职业技术学校讲座,那里的学生们竟然感动到落泪,他们都说很难有机会听到广告大师为他们进行如此具有完整性的、献身说法教学。那时,张百清深切的感到这些学生实在太封闭了,对前沿的广告理论实在接触太少。有很多老师也来听讲座,整个活动的几天中,没有一个老师因为工作太忙而离开,“连老师们都觉得这种系统性的教学太少了!”张百清到过哈尔滨,天津,青岛,重庆,昆明,广州,每次金犊奖的推广会都有上千人来参加;今年的金犊奖颁奖礼现场,有100多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从各地赶来。张百清深刻的感受到内地的广告专业的学生对于先进广告理念的渴求,他给金犊奖的组委会提出建议,搭建一个自由的平台,更多的让学生和企业直接对话,让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年过半百的张百清仍然不知疲倦的奔走于两岸的各个学校之间,不辞辛苦的播种着广告业未来的希望,他要告诉他所有的学生们,不要在乎得不得奖,重要的是感受广告。就像爬山,坐索道有什么意思!当你挥汗如雨,一步一步的爬上山顶,你才会觉得,一路走来的坚持与执着本身就是一道异常美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