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届广告大会已经圆满结束。9月21日,中国广告网CNAD.com记者就此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与黑马广告公司的董事长张小平作了一次专题访问。张总为我们介绍了整个大会的情况,并就记者提出有关此次广告大会与国内广告行业之间的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 记者: “39届广告大会已圆满结束,在此次大会期间,亚洲各地4A进行了一次聚会,作为此次聚会的召集人,您能否谈谈这次的聚会意义?” 张总: “我们利用大会期间,与香港、台湾、菲律宾、新加坡国家的4A领袖人物进行了一次聚会。这次聚会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此前我们也没有想过有这样一个机会,这也是大会把大家有缘聚在一起,使大家有一个交流平台。当然,这次交流是比较初次的。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的。 我想,这次聚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的意义在在于: 第一,大家都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有一批对广告专业充满热诚,并努力在专业上达到一定水准,以专业精神服务客户的广告公司。而在这么多广告公司中的领袖人物聚在一起,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 第二,这次聚会使我们在不同文化背景、经营背景下就有关自律,有关争取行业利益,有关如何更好地服务工商、客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虽然,各地的背景都有所差异,但不少好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及学习的。” 记者: “通过这样的聚会,中国本土4A能从亚洲各地4A那里借鉴到什么?” 张总: “亚洲各地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具体在经济发展上的不一样,市场的不一样,起步先后不一样,所以是不能照搬。 菲律宾、新加坡的4A召集人表示,他们地域都是比较小。对比广州4A来说,广州4A是一个区域性的组织,客户来源既有区域性的,也有全国的。就客户来源、客户结构上出发,东南亚的国家受到地域的限制。这也是大家借鉴好的经验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 记者: “举办这样的亚洲4A聚会,是不是说明张总接下来会致力于亚洲4A间的联系?” 张总: “我希望能以后有多一点这样的聚会机会,但这样的机会并不是经常有。因为,平时我们都是在各自的区域服务,在各自区域做各自的事情,所以这次聚会是很难得的。我个人认为,与亚洲之间的联系虽然是很必要,但重点还是要加强国内(广告业)的发展。” 记者: “世界广告大会大家都在谈投资回报率,您个人对计算投资回报率的方法有什么见解?” 张总: “对于广告行业来说,广告行业也是商业行业。每个行业都在谈回报,广告业也不例外。以广州广告行业为例,广州广告行业的回报率是比较正常的。因为广州虽然竞争比较激烈,但经济发展已到一定的高度,经济比较稳定。 至于广告公司的回报率的计算方式,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同而不同。 对于一个稳定的、有历史、有信誉、专业得到认可的广告公司而言是投资回报率一种可估的计算方式。 但对于新成立的公司而言,可能回报率就不太好计算了。因为投资回报率是基于公司是否拥有稳定的、具有诚信的、向上发展的客户,如果这三个因素都不确定的话,那投资回报率就变成了纸上谈兵。 另外,广告业的利润与成本之间的空间很小。广告公司要么以‘量’取胜——业务的数量取胜,要么以‘值’取胜——以更高的价格取胜。” (张总还非常形象用空间的“长”和“宽”的向记者解释“量”与“值”的含义) 记者: “您刚才是对广告公司的回报率的看法。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让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最大限度的增加?” 张总: “没错,刚才讲的是从广告公司的角度去谈回报率,接下来至于如何让客户投资回报率最大,也是我们必须所注意的。 我们应该从客户角度出发:客户寻求广告公司,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销售——客户能不能将商品销售出去,能不能更大限度的销售商品。 二是在销售的同时,如何将其品牌打造成具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可升值的品牌。 只要商品社会的存在,市场经济的存在,上述两个因素就是客户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因素。” 记者: “那么张总,在回报率这个问题中,作为创意人,应该做些什么?” 张总: “至于作为创意人,我们所坚信的是创意能帮助客户的投资回报率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而我所提到的创意并非局限于一个作品的成功,而是一种‘泛创意’——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可从市场的结构中最大限度的为品牌做点什么,让服务的品牌得到更大的利润。” 记者: “在世界广告大会上,苏雄的发言直指国内的广告行业滥比稿的现象,您认为这种竞争方式会对国内广告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张总: “其实,‘比稿’是由国外传来的一种方式。只是传到中国后,变成了一种‘滥比稿’的现象。但这是广告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事情。 就目前的局面而言,‘滥比稿’、‘正常比稿’和‘不比稿’同时存在的。但‘滥比稿’是一种阶段性的问题。作为广州4A而言,几年前基于(‘滥比稿’)这些问题,已经执行相关的举措,是希望由广州4A开始达成共识,共同推动‘正常比稿’或者‘不比稿’的进程。 我们并非反对‘比稿’,而是反对‘滥比稿’。‘正常比稿’是可以参加的,但如果是‘滥比稿’,广告公司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非完全就是客户的原因——因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这也是广告公司要自律。” 记者: “这次世界广告大会在中国举办,你认为对促进国内广告界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张总: “我觉得这个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有不少大的外资客户和广告公司并未参加这次的广告大会。而该进入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大部分都进驻了。 但是,这次世界广告大会在中国举行,就表示了中国广告已经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可,中国广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是世界广告的一部分了。 记者: “那么,明年年底,中国将完全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国外广告公司将进驻中国,您认为这对中国广告行业是一种压力还是一种契机呢?” 张总: “这是我国对WTO的一个承诺,既然承诺了,我们就应该去做。对于本土的广告公司,我认为压力和契机都有。 契机,本土广告公司有可能更直接接受到国际资源,与国际广告接轨上更加畅通。 压力,却并非完全来自国外,而是来自本土广告公司自身。如果本土广告公司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那就会落伍了。原来中国的广告行业‘对外的门’是‘半开半掩’,将来是‘全开’——我们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目前,已经有很多大的国际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当广告行业完全开放的时候,会有规模并不大的、优秀的、有特色的客户和广告公司进入。 将来的市场会变得更‘精彩’——第一是在物质技术层面的‘精彩’;第二是合作层面的‘精彩’。我对将来的广告市场是抱着比较乐观的看法吧。” 记者: “最后请您谈谈这次大会给你最大的收获或者给你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张总: “在每一次专业上的交流,只要是有时间,有机会参加,都能获得很大的收获。何况这是一个国际性的会议。我认识不少国际上优秀的各种专业门类上的人才,例如:传媒方面、营销方面、创意方面顶尖人才。当然,短短时间内,不可能进行很深入的交流。但是,开拓了视野。 至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1、世界报业发展的状况。 2、了解到印度、南韩的广告状况。 3、特别对印度的广告稍微全面的了解,并发现了印度广告在创意有令人兴奋的点。让我感觉到在亚洲国家当中,有这样的国度可以做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令人感觉到很欣喜,这给我们中国一个很大的鼓舞。” [*本文记者后继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