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和她满橱的设计作品 杨敏,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副教授,现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杨敏图形设计公司(YM GRAPHIC DESIGN CO.)成立于2000年,专长于品牌包装设计、形象设计以及品牌终端促销设计,合作客户包括日化、化妆品、食品饮料、乳业、酒业、药业、金属制造等。主要有广州蓝月亮日化、梁氏集团索芙特保健品有限公司、佛山安安化妆品集团公司、福建南海岸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润爽日化、南海多能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广州立白日化、深圳晨光乳业、福建长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逗号 记者:请问作为一个设计公司,是如何经营的? 杨敏:我们公司规模比较小,可以说从经营角度考虑比较少,更多是从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操作上如何做准、做得更到位这个角度去考虑。公司中没有成立专门的策划部门,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将设计过程中的市场调查、策划与客户沟通融入其中,因为包装设计本身要求个人对产品的了解,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最能深入了解到产品特性的人,同时也能很好地向客户阐述他的设计意图。这样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记者:你们是如何说服客户认同你们的设计? 杨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公司是要设计一套VI系统,其整体性强,在一个正式的提案里面,我们通过PowerPoint把我们设计中的一些依据,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原设计不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进,这样修改优势在哪、还有同类产品是怎样的、我们是否胜出等等,把这样的信息罗列出来,通过这样的产品对比,客户觉得你言之有理,他们也很乐意接受。而这样的提案,也很有说服力,每次提案的完成,对我们设计者本身也有很大的收获。每当接到设计工作,可能很多公司两三天、熬夜几晚也就完成了,但我们会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完成,即使时间到了我们还想尽可能要将设计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满足,这种态度本身也会得到客户的认可。 记者:公司内的人文环境是怎样的? 杨敏:我们的公司里专业氛围很浓厚,每个人都为公司的设计投入自己的专业精神,任何人在设计上有任何新的认识,他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是对的,我们都可以进行讨论,这是一个平等互动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的上下级关系。 记者:对公司四年来的工作有怎样的总结? 杨敏:我们将会将四年来的设计作品集合成册出版,算是四年工作的一个总结,但我想这只是个“逗号”,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形塑造品牌 记者: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你们是如何使自己的设计在市场上突围而出的? 杨敏:除了产品内在的特性同质化程度严重以外,从设计的角度看市场上的商品包装,其外包装设计也有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针对产品同质化现象,我们在设计中更多是突出每一个产品的功能与其卖点,注重发挥产品的个性。如我们为梁氏集团索芙特保健品有限公司设计的索芙特的纤脸滋润霜,其主要诉求点是燃烧脂肪的概念。一般纤脸、瘦身产品的包装设计都不用暖色调,而是采用冷色调,觉得冷色调给人以收缩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当中反向思考,运用暖色调制造燃烧的效果,图形非常简洁,图形的设计与画面配合只强调一点,使消费者一看包装就有留有深刻的印象。 记者:一个设计与品牌建立之间是怎样的联系? 杨敏:实际上设计图形就是塑造一个品牌,为这个品牌建立一个符合它特性的产品形象。一个好的形象能给消费者留下强烈印象,给消费者一个记忆符号。当消费者想到这类产品时就会想到特定品牌的图形与色彩,就像可口可乐会令人想起红色,百事可乐是蓝色,柯达胶卷是黄色等,图形与色彩可以帮助记忆品牌的价值。 记者:你认为广告设计与包装设计有什么区别? 杨敏:平面设计难就难在注重细节上,一个产品最基础的元素完成了,后期的终端运用如海报、车身广告与影视广告等宣传形式,都是应用了最初设计的一些基本元素。广告是各种元素的组合加创意,而产品包装设计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塑造品牌的基础元素。很多公司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仅仅是要求一个好看的包装,这样是不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的。我们要准确去把握产品定位,进行一些必要的市场调查,甚至包括版面的设计应如何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教与学 记者:作为一名教授,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设计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杨敏:由于是做产品包装设计设计出身的,我对这方面的体会比较深,一些大专院校教授还停留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状态,比如在教学上注重传统材料的开发,其实这些是轮不到学生真正最后去思考的,而且寻找这些材料有难度,材料加工有困难,加上成本高以及卫生问题等因素,最后往往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这些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包装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必需是画面的需要,不允许多一点装饰,而我们很多学生学了很多这种东西,比如在包装上加一条丝带、加个红点,以为是学了包装, 实际是一个误区。 他们注重了最后的结果,很少考虑设计本身是否符合产品的市场定位,他们往往凭自我的感觉去做设计,因为他们缺乏对市场的了解,设计的结果不能告诉消费者它要卖什么,产品要传达什么理念,如果离开了市场的前提做包装,就像是做花布一样,只是好看一点,失去了包装的本来意义,国内的大专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很悲哀的。 记者: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杨敏:发现学生这种普遍的问题以后,我所教授的课程就改为包装的定位设计,让学生走出学校,去接触市场、了解市场,避免造成他们思维的混乱错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现在的学生很多道理也都知道,但是老师的要求和引导十分重要。如果老师觉得这样是错的,学生就决不会这样去做。注重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设计其实更在于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中完善产品的包装设计。学校里学不到这些知识,实际这些是来源于平时的工作分析累,最后再返回到教学当中,这样是非常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