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晚报讯 拥有4万多人“面包大军”的山区小县资溪,在把8000余家面包店开进全国1000多个城镇后,顺势做起了“互联网+”的“大面包”。 日前,记者在资溪一所面包培训学校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正“DIY”“3D打印”面包和蛋糕。在这里,面包和蛋糕被赋予“玩”和“观赏”的功能。学校负责人徐全龙对记者说,已有10多万人前来体验。 ![]() 这支过去依靠创业低门槛,同时契合低端消费需求的草根产业大军正加速转型,徐全龙是其中的一员。今天的资溪,人们不仅卖面包,有的专研面包工艺,有的选择卖面包机,还有的开展“面包旅游”…… 对资溪的面包经济而言,从卖面包到卖工艺、卖设备只是转型升级的“第一步”。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分散的资溪面包企业构建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是转型升级的“第二步”。 2016年,资溪引入中国网库集团,当年底中国面包产业平台上线。它成为诸多面包企业统一采购、供货、营销的信息平台,在原材料采购、中间利润等方面为企业拓展了更大赢利空间。 中国网库集团资溪基地负责人钟祥发介绍,目前已有1400多家会员企业入驻面包产业平台。江西面包商会会长卢方亮算了一笔账:资溪面包产业每年有20多亿元的原料采购,利用互联网平台规模采购,每年至少可为企业节约直接成本1.5亿元。 在此基础上,资溪县进一步拓展了面包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结算、信用认证和大数据分析等增值功能,把散落在各地面包店的资金流和数据流重新汇聚,真正形成一个闭环。这是资溪面包产业转型的“第三步”。 钟祥发说,通过大数据分析,面包企业能精准把握市场偏好;通过金融结算,过去碎片化的产业效益得以聚集和显现;通过打造第三方信用认证中心,面包产业平台还能从供应商源头逐渐解决高仿、假冒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