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讯 30日,本报就宜春市袁州区物资局危旧房改造安置房“烂尾”、42户拆迁户6年居无定所一事进行了报道,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有网友提出,该项目是民生工程,为何会沦为“烂尾”?灵泉街道办为何会选择江西福景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来承接辖区内的安置房项目?当初是否进行了层层把关?是否尽到了监管职责? 调查 2014年1月开工,相关规划许可证后来才办 根据宜春市国土部门公开信息,江西福景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17日拍得位于朝阳路南侧、原物资局宿舍处的0.4078公顷土地(地块编号:DCA2013048)使用权,成交价为1200万元,土地用途为“其他普通商品住房用地”。2014年1月1日该项目开工。 然而,记者从宜春市规划局公开信息了解到,这一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日期为2014年4月23日,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日期为2014年9月17日。这意味着,该项目在开工9个月间都存在“未批先建”行为。 承建方 开发商一半土地款未付,工程多次被城管叫停 30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安置房项目承建方江西中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龙新云讲述了建筑方从承接项目到停工始末。 提到此事,龙新云直喊:“我们也是受害者!我们公司垫资700多万,而开发商没付一分钱”。 龙新云告诉记者,他们通过熟人认识了从深圳过来的刘文涛(江西福景园公司的法人代表),2007年起,龙新云开始跟进物资局拆迁安置的项目。“那时起就在谈拆迁的事,刚开始刘文涛跟我说的是付工程款,可到了2013年,他在宜春的一个合伙人称要用房子抵工程款,我当然不同意。他们就跟我们公司明面上签了抵房子的协议,然后口头承诺私人把房子收回,再付款给建筑方,偏偏就是这份私人协议没有签。” 据介绍,2014年项目动工后,建筑方被宜春市城管部门多次责令停工。“经打听,我们才得知,开发商竟还有一半的土地款没有付给政府,政府限他们2014年7月1日付清,可至今这笔钱也没交完”。龙新文坦言,项目没缴清土地款,自然拿不到土地证,仅有一个土地确认书,而项目动工时,几乎所有的手续都没办。“这就是一个‘皮包公司’,空手套白狼。”他直言。 龙新文的说辞,记者在之前对朝阳社区易平书记的采访中也得到部分证实。易平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商还有600万元的土地款未付清。 30日17时许,记者拨打了刘文涛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拆迁户 欠了土地款,施工手续如何办到的? 据公开信息显示,江西福景园工程建设公司注册时间是2010年10月15日,注册资金为200万。此外,除原物资局宿舍安置房项目外,记者并未查到该公司有从事过其他地产项目。 未批先建、建筑方指责开发商是“皮包公司”、600万土地款迟迟未缴清……对此,有读者表示,引进开发商之初,政府是否尽到了“层层把关”的职责?引进这样一家开发商来操作民生项目,袁州区灵泉街道办是否对其资质和实力进行了摸底? 此前也有拆迁户质疑:“最基本的土地款都未能按期交付,其他施工手续是如何办到的?项目开工之际便暴露问题,为何政府各级部门不进行彻查?等到房子烂尾了,拆迁户无房可住的,实质的影响已经造成,这时又把责任推给‘开发商与承建商在打官司’,这未免难以让人信服。” 此外,有宜春读者留言称,4月份宜春中心城区即将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项目,对于这类社会化投资安置项目,如何规避工程烂尾、老百姓住房福利难以保障等风险问题,当地政府应该予以思考。 区政府 将召集拆迁户开会讨论安置事宜 30日下午,物资局拆迁户杨先生告诉记者,报道见报后,袁州区灵泉街道办已就此事向政府领导进行了汇报,政府相关领导也很重视,当天晚上在专题会议上研究商量解决办法。“谢谢你们的关注”,杨先生向本报表示感谢。 17时30分许,宜春市袁州区区委宣传部一位钟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将专门开会谈论如何解决物资局危旧房改造安置房的问题,目前已安排朝阳社区31日到市财政局去看看178万元的土地收储金的拨付进展,尽快把这笔钱拨下去解决拆迁户的临时安置问题。另外,责任单位还将组织42户拆迁户开会讨论此事,先设法解决有突出困难的拆迁户的安置问题。 不过,对于记者反馈的有关读者所提到的问责、监管以及后续棚改的规避风险等问题,他没有正式回应,只是说要等领导讨论之后才能进行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