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炮制的各类假许可证 如今,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注册商家不出问题,多数电商交易平台都推出了相关规定,要求商家提供相关行业的经营许可证。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网上居然兴起了代办假许可证的业务,今年3月初南昌市公安局在瑶湖捣毁一伪造证件窝点,涉案人员一年内为4000余商家提供了用于电商平台验证的虚假经营许可证。警方表示,虚假许可证之所以横行,跟电商平台无法鉴别其真伪有较大关系。 规定 商家须带“证” 入驻电商平台 为了遏制不良商家,各大电商平台和订餐平台陆续出台了多项规定,其中包括淘宝网要求经营书籍、杂志、报纸的商家需具备并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京东商城要求经营食品的卖家必须提供《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才能在网上销售;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必须要求食品经营者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卖保健品、医疗器材、隐形眼镜的商家必须拥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等。 针对无法按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材料的店铺和个人卖家,电商平台会进行屏蔽、关店处理,而第三方订餐平台则会予以下线。 现象 订餐平台惊现 假证商家 电商平台和第三方订餐平台出台的入驻要求,无疑阻断了很多无证个人商户的“财路”。有的商户由于商品不合格,无法申办到证明材料;还有的商户觉得办证程序繁琐,而且会增加成本。 记者发现,多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一些商户利用制造伪证的办法应对电商平台的检查。据消息称,北京食药监部门去年曾对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等知名第三方订餐平台的在线店铺进行检查,发现亮证公示率接近100%,但一些店铺所提供的证件是假的,却成功通过了餐饮网络平台方的验证,其中北京美团外卖平台被发现有22件公示证件为假证。 案件 南昌警方抓获造假证嫌犯 今年2月底,浙江省食药监部门查获一食品店所持有的工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均系伪造,经查店主胡某购买假证的卖家地址显示为南昌市。3月1日,南昌市公安局直属机动支队根据浙江警方提供的线索发现出售假证的卖家为刘某,藏身于高新一出租屋内,并于3月13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抓获。 被捕后,警方发现刘某的生产线就是:一台笔记本、一台打印机,还有4部手机,一旁还摆放着数十张已经伪造好的《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及《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据了解,刘某大学毕业才一年,他从大学起就开了网店,经营服装和保健用品。从2015年开始,电商平台加设资质审查关卡,要求刘某经营的店铺须提供工商执照及营业许可证才可继续经营。刘某没有选择按章办事,而是抱着侥幸心理通过网络渠道花600余元钱办了2份假证,没想到上传后就通过了电商平台的审核。 刘某随即发现了电商平台“严令”背后的“商机”,自2016年3月开始,刘某以每套20~100元不等的价格,在某购物网站购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四套电子模板,利用Photoshop软件及模板伪造上述4种证件,大肆向全国各地销售假证。刘某从不提供打印的假证给买家,而是打印出来后拍照发给买家,每套的销售价格在60元至600元不等,专供网络买家在开设网店时审查资质使用。 据警方调查掌握的证据,截至2016年11月,刘某涉嫌销售伪证记录达4000余条,非法牟利近50万元,这一数据还不包括其2017年以后的交易情况。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涉嫌伪造国家证件、买卖国家证件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据民警介绍,因为情节严重,刘某可能面临3~10年的刑罚。 漏洞 电商平台无法与行政部门联网 记者从警方获悉,正是因为刘某等人伪造伪证案的爆发,引发了买家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危机。为此,日前淘宝电商平台官方已经发布了《关于提供虚假凭证-特定市场准入资质处置通知》,针对淘宝上个别行业卖家提供伪造、变造的资质材料进行相关处罚。若自处罚之日起,90天内卖家未通过申诉重新提交资质材料,店铺将面临封店。 采访中,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刘某之所以能将大量伪造的资质材料卖给电商,电商之所以能用假证成功通过电商平台和网上订餐平台的验证,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商平台和网上订餐平台没有与相关行政部门联网,无法鉴定资质证明材料的真伪。“要杜绝伪证,就必须与发证机关合作,否则仅靠后台工作人员一张张查询、鉴定,很容易出现失误,让办假证的商家浑水摸鱼。 首席记者 张宁江 文 记者 王旭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