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场 主题:中国消费者再发现--中国广告业的本土化运动 主讲:吴晓波 吴晓波简介: 广东平成广告公司总经理。他,个性内敛、谦逊;他的公司一如名字:平实、成熟;他的战绩赫赫不凡:制造"波导"、"奥克斯"、" 喜之郎"一个个品牌神话…… 现场采访: 鲜创意: 您和您的平成团队因打造“波导”这样的手机品牌而赢得业界尊敬,可是很多人认为波导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二、三级市场的开拓,而从 品牌形象的角度看,波导是没有个性可言的,会被消费者统一纳入国产品牌的大类中,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吴晓波: 这正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提升波导的品牌形象。手机行业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波导现在可以说生存的还不错。但是作为一个中 低端品牌,必须先依靠大众市场的规模效应来立足,一开始就分众是危险的,很多国内品牌因为分众火了一把之后就迅速沉寂。 另外,我不赞成国内手机跟进国外品牌的像素升级大战中去,因为这脱离了本土手机商的资源禀赋。 鲜创意:您怎样看待外资进入中国广告业? 吴晓波: 外资进入后,资本必将推动本土化。外资也将寻找本土的资源,但有一个值得警惕的地方,那就是很多外资本意并不在广告,而是搭广告 的桥,去链接媒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进入中国媒体市场。 鲜创意:那您又是如何看待很多4A公司进军中国二线市场? 吴晓波: 我觉得二线市场的广告公司要注意,和4A的合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回出现原有品牌的稀释,结果与理想事与愿违。真正的合作 要着重进行特色资源的链接,另外要提高学习的能力,要努力提高转化率。 鲜创意:4A的流程适用于本土广告公司吗? 吴晓波: 肯定不适用。我们的学习重点不能停留在学习4A操作流程的低层面,真正要学习的是他们为什么会制订这样的流程,流程背后的东西弄 清楚了,然后再按照这些建立真正适合我们的流程。老实说,平成现在也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流程。 鲜创意: 您本土广告公司普遍面临着人才的危机,他们一方面希望引进4A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有担心这些人才水土不服,反倒会激化公司内部的 矛盾,如何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 吴晓波:外本土广告公司要快速崛起,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机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鲜创意:本土广告公司需要推广自己的品牌吗? 吴晓波:完全有必要,但不应是为了推广而推广。 鲜创意:您现在身兼二职务,既是公司的管理者,又要顾及专业,您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而保持与市场和消费者的亲密接触? 吴晓波:首先一定要敏感,另外就是有一套良好的自我学习机制。 鲜创意: 您祝贺您和平成广告,祝贺你们在本年度中国艾菲奖上获得4项大奖,尤其是CCTV-5的策划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和您的 团队怎样把握客户的需求? 吴晓波: 倾听。听客户讲是非常重要的;听客户将才能发现客户的原始欲望,把一些零散的东西收集起来;听客户将才能把我们平时不重视的东西 记下来,而这些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