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南昌人喜欢在外面“恰饭”,而且许多人还有这样一种心态,高档饭店的饭菜并不好吃,更喜欢大街小巷“两室一厅”的味道。 “两室一厅”小餐馆的存在,给人带来美味菜肴的同时,其油烟污染成了扰民的最大问题。你知道楼下小餐馆为何会出现油烟扰民的乱象吗?让大江大数据“开口”为你解析。 大数据分析 餐饮业油烟污染已成为南昌市民投诉的一个热点问题,且投诉量每年都在递增,其中中小型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尤为突出,大数据的一组数字可以道出目前的现状。 从2014年至2016年1至9月,对南昌市餐饮业油烟污染统计发现,2014年油烟污染数量为375件,占投诉总量的44.3%;2015年油烟污染数量为783件,占投诉总量的57%;2016年1至9月油烟污染数量为467件,占投诉总量的50.2%。从这组数据分析发现油烟污染投诉每年在不断增多。 针对南昌市餐饮业油烟污染呈越来越严重的态势,2015年11—12月底,南昌市城管支队直属三大队组织了人员对城区(不含湾里区)173条主(次)干道、25个小区、17条商业街共2135家餐饮业店油烟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 根据对此次普查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东湖区餐饮店数量为360家,其中已办理环评手续的只有3家,占比为0.83%;西湖区有408家,已办环评手续的只有29家,占比为7.1%;青云谱区有383家,已办环评手续的为13家,占比为3.39%;青山湖和高新区为553,已办环评手续的为11家,占比为1.98%;红谷滩新区431家,已办环评手续的为16家,占比为3.71%。以上区域一共为2135家饭店,已办环评手续的仅为72家,所占比例为3.37%。另外,油烟排放方式主要为高空排放和直排,所占比例分别为46.5%和38.7%。 看到这组3.37%数据后,也许你就知道了你家楼下的餐饮店为什么会出现油烟扰民的问题了。 权威解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餐饮业油烟污染集中在居民集聚区,明显违反了《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的规定。 油烟污染严重的、群众反映强烈的基本为中小型餐饮业,2014年7月南昌市取消环保前置审批制度,餐饮项目开设之初没有环保部门介入,餐饮业油烟污染后,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从而导致油烟污染得不到有效解决,新建的餐饮项目又不断增加,投诉越来越多。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乱象?有人呼吁需要尽快出台《南昌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环保、市场和质量监管、食品药监、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的职责,建立执法与管理相衔接的联动工作机制,强化餐饮业源头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此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政府还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符合环境功能和污染防治要求的餐饮服务业项目,推进餐饮服务业与居民住宅楼逐渐分离,建议相对独立的具有餐饮服务功能的商业聚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