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团新- ·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创意总监 ·广东省第十一届作品展评委 ·2004年珠海市广告作品展评委 ·2004年东莞市广告作品展评委 ·广东省“十佳创意人” ·中国100位有影响力的广告设计师 ·中国工商局、国家精神文明办评为“2003被国家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广东省工商局评为“2002年广东省公益活动先进个人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从业历年主创或主要参与完成的作品获得全国、省、市级奖项大小共约四十余个 如果有人问“张团新是谁?”恐怕在你的视听范围里,曾听见有人如此谈论: “省广1号美指张团新:省广每年的获奖作品大部分均出自他的手下,获奖无数。” “艰辛走在崎岖创意路上的本土创意人。” …… 褒褒贬贬之议让人无从判断是与非。背靠省广这棵大树,局外人未免或多或少地认为在其树荫庇护之下纳凉自然是一件比别人更容易的事情。不否认,我也偶有此同感。大家都是广告人,凡是能进4A者,谁不自持才华出众呢? 哲学所言:必然之中存在偶然,偶然之中定有必然。一个拥有几百人的大公司,“奖”这东西如能频频光顾某个人,那不管他所拿奖之作属不属于精品,终其原因一定绝非偶然。不清楚从别人嘴巴里令你道听途说的张团新是个怎样的人?反正我所认识的真实的张团新却是这样的: 一个脑袋里烧着创新念头的怪人 张团新是个怪人。他允许人采访他,却不许我面访,还口口声声说“要创新,你自己写,创造前例吧。”可恶,我咬牙切齿地想,真不知道他的脑袋是不是被创意烧坏了。别以为本人和他经常交谈,信手拈来的素材数不胜数。说来也许你根本不会相信,我和他面对面所说的话加起来顶多20句,无米之炊难为啊!居然要求如此甚多,我又不是他工作的同事,你说这人怪不怪? 一个只用手机短信交流的怪人 除了录音或对话采访,就不能用QQ、MSN等现代网络通讯交流工具吗?可惜,这几样张团新丝毫不沾。所以,我与他的沟通交流基本上以手机短信为主。写手机短信的效率能敌电脑打字?我想他是属于大拇指特别粗的那种人了。为此,我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想必他也不例外。嗨,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想的。我想,用秦始皇时期的文物化身去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反应机敏幽默的怪人 “今年你当选十佳了吗?” “没有,这么老了还十佳,该腾腾位了。” “你怎么那么大爷啊?不给采访你就自己写吧。” “呵呵,大爷我保养得真好,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张团新写短信的反应很灵敏,尤其喜好将别人的话锋打回去,然后调侃一番。与他聊手机,大有比脑斗智之势。这方面我所接触过的厉害之人,恐怕除了团长,就是他了。同行之中通常只有做文案的人对文字会有如此反应,他却是个例外。正因为如此,以致于我认识他之初,一度产生“这人是文案”出身的错觉。 一个乐于默默做事的怪人 别以为一个擅长调侃短信的人,就一定是个口水多的交际者。印象中,他是个十足沉浸于创作的典型创意人。认识他是去年广东十佳揭晓的时候。说实话,当时自己根本不清楚他职务出身是干什么的。衣着、形象俱不出位,全无美指型创意人所流行的光头、马尾、胡子等出位的“艺术特质”。整整一晚,只见他默默地坐在一旁,摆弄着我的数码相机,构图取景、拍东照西,黑马等大人物的种种吃喝坐相都成了他的摄影作品。不管外界如何评说,在我看来这个场面不过是工作、生活场合的一个缩影:张团新是一个平实的、做事比说话多的人,就是这样的精神优质的服务过众多汽车,家电,地产的客户的人。 这又是一篇为某人做秀的文章吗?此时,你一定在想。 做秀二字,也许用于描绘那些明知被采访,继而故做粉饰,谨言慎行另一套的人更为贴切。本文虽不尽面面俱到,却是从旁观真实感受得来。 其实,我并不认同张团新的性格,因为一个只做不说的人,很容易被人忽略、事倍功半。我也不欣赏他直来直去的处事风范。料想,外界他人的议论,也不过皆源于这几方面。不过,不认同不欣赏并不等于排斥,一个敢于直接的、内心单纯的人起码道德上远胜于当面背后多面城府、八面玲珑之人。 凡事分两面看,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呢?张团新说“心存美好是我活着的理由”。是啊,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也建议那些对传播传言、人云亦云乐此不疲的人,请以客观论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