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划缘起 1. 三农工作,农林为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农林工作的目标要求,就农村建设要求“新”在城乡统筹良性互动上,体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国家正通过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加大财政对三农尤其是农林事业的覆盖力度,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来使得农林业得到一个可持性发展,努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由此大纲,农林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独特性就格外彰显出它的紧迫性,关键性和时代性。 如何切中新时期农林宣传工作的要义,表现农林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把农林工作从纷纭中脱颖而出,让全社会知晓农林,参与农林,进而支持农林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农林人自己有块舆论阵地,同时打造这块阵地。作为电视宣传工作者,为农林第一线和“三农”的大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理应的责任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全景式展现“南京农林时空”就成为农林人和电视人的共识。 2. 纵览今日荧屏,各类新闻节目多如牛毛。但从传播学角度看,真正为受众接受,真正深入民心有功效者,却寥寥无几。即使是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节目,大多也因缺少策划,创意乏味,而形式雷同,甚至相互摘播,内容重复。观众渴望置身电视节目中能找到有休戚与共感受的电视新闻综合节目。《南京农林时空》所要表现的就是与众不同的风格与形式,与农民,市民密切相关的生活元素,风格与内容独树一帜。创新《南京农林时空》,为农林服务,为社会服务,正是我们创办新版《南京农林时空》的良机与动机。 二.创意空间 农林业工作的范畴很广很深,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农林业的细胞无处不在。巨大的存在空间也为我们留下开阔的创意空间,这种空间要求农林内容重点突出,结构清晰,程序合理。 首先,具备新闻特征,这种新闻性带有极强的农林业时效性,职责性和公证性;其次,具有生活性,这种生活性要具备独特性和时尚现代特征; 第三,具备聚焦功能,通过深入报道就热点难点重点话题,展现我们农林人对全局察看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智慧,透过南京看江苏看全国看世界,引领“三农”宣传特别是农林业宣传的正确发展导向,以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由此,我们的创意空间就必须有一个总策略:这就是清晰明了的农林工作思路,张持有度的生活表现风格,现代快节奏的电视采制技法,力争办成一个与那些泛滥的社会新闻﹑娱乐专题等不同的电视绿色新闻周刊,给人清新,给人扑面春风。 三.栏目宗旨 是一档关于农林方面的新闻专题节目,以农林第一线内容为主,城乡各业互为交融,整合发展优势,构架农林信息传递桥梁,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传播生态﹑环保新思维,引导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理念。 四.栏目定位语 ——城市里的大农业,农业里的大城市 ——时空连线,连线城乡 ——南京农林时空 五.观众定位 (一).定位依据 新《南京农林时空》将拥有相当多的观众群落,这一群落不仅涵盖面广而且层次极为丰富。如由小往大数,其中就包括以下一些可吸引的观众和隐含的观众,新闻当事人(农林线报道与被报道者)——与该农林新闻事件相关的人群——党政界﹑新闻界﹑ “三农”理论界等社会高层关心者,与三农相关的企业界——原发媒介与本媒介受众——高度关心致富商机的各种群落——与菜篮子﹑绿色餐桌生活气象﹑旅游休闲等密切相关的广大城市居民——媒介所辐射的其他社会群落……这样的观众群落其基数是相当庞大的。但对《南京农林时空》来说,问题的关键其实已并不完全在于已有多少观众人数,而是在于怎样和用什么去开发,从而使《南京农林时空》成为广大受众耳熟能详的知名节目。 (二).定位法则 《南京农林时空》的观众占有方式用形象说法,将是一种“圈地运动”和“露天开采”相相结合的方式,并遵循行之有效的“划层而制”和“开掘到尽”的法则, 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六、栏目设计 (一)节目长度 (1) 设为周末版,即周六和周日休闲时段播出,时长浓缩为15分钟,周六,周日出新播出。 (2) 设为周末版,周六和周日休闲时段播出,时长为20分钟,周六首播,周日复播。 (二)节目播出时间 周六、周日上午9:00-9:20 周六、周日上午9:00-9:15 (三)节目内容 抓住农林工作特点,突出农林工作的权威性,节目的新闻性,努力把实用性、知识性的内容传播给社会。 1 新闻性:主要是农林及相关部门的最新信息动态,同时划出一定时间对最近三农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让农民市民评述。为农民说话,为农民致富发展,《南京农林时空》的新闻性是以农主,切不可本末倒置错位。 2 服务性:使节目成为农林改革的讲解员,农民的好帮手,市民生活的好参谋。 为农民生产、经营、生活提供法律、科技、气象等各方面的配套服务,根据时令变 化﹑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内容,与农民生产经营同步甚至提前迈进。 3 实用性:传递给农民、市民与生活相关的农林产品行情、病虫害预报、农业常识、菜篮子信息﹑小窍门等方面实用的科技和常识,同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地势﹑不同区域做特殊化的指导。 4 知识性:用生动活泼的电视语言和最直观的画面,结合新颖的编导手法,把农民﹑市民需要的各种知识讲透﹑讲细、讲实,使节目内容通俗易懂,渗入观众脑中。 (四)节目名称及形式 节目框架一方面保留原有《南京农林时空》中已成为观众所熟悉和接受的部分,另一方面,锐意革新,除传统主持方式外,我们准备由农民自己主持节目,南京方言主持节目,加强亲和力和认同感,通过努力建立一种最适合表现农林题材和内容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再将已有环节归类细化,使各个环节能够相对完整和独立,即实行抽屉式包装方式,以便各节之间拆分组合,把认为稍纵即逝的有效声影留下,从而为节目整合出版发行成光盘,成为农民﹑市民的一份实用知识宝库,为使节目最终走向电视节目市场打好基础。 1 新闻部节目 《农林在线》:南京农林系统一周要闻,省厅﹑农业部要闻,相关新闻讯息。 《信息直通车》预测和分析下周和本周农业气象信息、农林产品市场信息,以及相关农林的致富信息,这些信息要“鲜”“快”“准”。 《绿色质量报告》:绿色农产品认证,不合格农产品嚗光,绿色产品生活小常识。 2 专题部节目 《农林风景线》主要报道农林事业中涌现的新鲜事物,先进企事业单位为农服务的经验和成效,以新闻叙述,权威访谈,热点追踪,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表现农林事业的视野。 《希望田野》:农林专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解说农事要点。 《有奖短信互动》:接受农民﹑市民有关农林工作,绿色产品,商业信息等的提问,增强观众对农林工作的参与热情。 3 特别节目 不定期,由农林局组织的重大事件,整档或连档推出。 (五)节目环节 1 主要环节 第一 打“导向牌”。这是一档政府部门为主的节目,舆论导向性是关键,农林工作思路,大农业发展方向,三农热点等问题一定要有党和政府政策指导下的正确采编思路。政策方针、领导对话、专家访谈为节目采编环节中的来源。 第二 打“生活牌”。我们并不摒弃“明星效应”,我们会把农林工作,相关农林方面的知名人士以日常生活中的一员的角色请进节目。致富明星,请成功人士谈致富经,谈投资思路,谈未来商机;公众人士,请他们就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菜篮子,食品安全,农业旅游观光等现身说法,要求活泼风趣。这张牌进一步贴近农民,跟紧市民生活,使节目深入人心。 第三 打“互动牌”。这是一个信息来源的直通渠道,可以中介农林人才,有能力的人才要自我吆喝,缺人才的要张榜重金搜寻,相互联动。我们中介供求信息,对农民﹑市民感兴趣的信息,请业内人士进行市场分析。把家庭主妇请出来,在菜地﹑菜场评头论足,活动叫“菜场点兵”,通过主妇菜篮子见农业成效,评选一时间段的南京“十优蔬菜”。 我们采编人员可直接从村间田头、企业车间﹑市民家中等地方采回鲜活的素材,同时也采取观众的来信﹑电子邮件﹑热线电话﹑来访等形式使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2 相关环节 第一 推选“农林之星”,由农林局和节目组组织,对本年度在行业中有重大贡献者予以评选奖励。 第二 评选“幸运观众”,由节目组根据观众的参与度和价值予以评比奖励。 第三 举办农林知识电视大赛,由农林局组织。 第四 推选“菜场点兵”活动中的“十优蔬菜”,由农林局和节目组组织。 第五 组织“农林之旅”,由农林局和节目组会同相关景点,旅游单位组织落实。 七、媒体联动 (一) 《南京农林时空》栏目可继续存在“南京农业网”上供广大网民观看,丰富南京农业网的内容和形式,克服电视栏目稍纵即逝的弱点。 (二) 协调省台,把一些优秀节目送省电视台﹑省人民电台知名栏目播出,力争能有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播出。 (三) 组织编导﹑记者等采编人员会同农林系统工作者把南京农林系统的优秀稿件﹑优秀节目解说词发往报纸杂志。 南京农林有着广阔的天地,媒体间的互动,将使南京农林的经验和成功传播于全省﹑全国,扩大广大南京农林系统人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 八、组织方式 由于本节目题材与众不同,社会价值和影响力也不同凡响,因此必定而且已经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整个节目的设计都将在创意新颖、紧扣主题、文化底蕴、精品意识的策划理念的指导下构思完成,整档节目的组织工作应遵循组织性﹑计划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一)主办单位 主办方为南京市农林局,由局指定专人或部门负责节目协调,并在南京农业网上同步播出。由局划拨专门宣传经费,专款落实节目播出﹑设备、制作劳务、磁带﹑交通通讯﹑税收等其他费用。 (二)承办单位 由南京中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组织节目策划、编导、记者、摄像和制作班子,解决节目所需各种专业各种拍摄、制作、器材和演播空间,解决素材搜索﹑购买以及邀请嘉宾、主持人及串场等问题。 (三)协办补偿。划出节目少量时间播出软广告,力争创收,减少一定财政支出。 (四)节目版权﹑经销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五)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共同留档节目,并出版优秀节目光盘。 九、栏目主办 南京市农林局 南京市广播电视台 十 栏目承办 南京中瀚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注(本方案尚未有版权及合同保护期,如有借鉴烦请与本策划编导仲延武联系,以免纷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