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辉1951生于台北市,师大美术系设计研究所毕业,现任BBDO黄禾广告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著有《何清辉超级AE守则》《广告创作25年作品选集》《台湾艺术经典大系视觉传达艺术卷平面广告设计 》。简单来说何老师从事广告业已有33个寒暑,在广告界的成绩举目共睹,而且何老师很热心广告业发展曾多次出任各大广告奖项的评选:1994 & 1995年中国时报广告金犊奖评审.评审团主席,第五、九、十二、十三届4A广告创意奖评审团主席,1996应邀赴美国旧金山担任第37届CLIOAWARDS决选评审, 1996应邀赴香港担任“香港设计师协会HKDA”双年展评审 ,1999 经济部国家设计月“国家设计奖”决选评审 ,第十九届~二十七届中国时报广告金像奖评审 ,2001、2003年伦敦国际广告奖评审 ,2001年「国家设计奖」平面设计类决审主任委员 ,1999~2004统一企业金翼奖评审主任委员 ,第十七届全国美展设计类评审主任委员。 ![]() 日前,在大连的第十四届时报世界华文广告奖的评审现场我们有幸见到了何老师,并有机会向何老师“取经”。 时报华文广告奖始于一九九三年,旨在鼓励华文广告人,运用自己的文字及文化,创作属于自身风格的华文广告。在此过程中华文广告人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创造出更高质量的广告作品。 炼造出高质量的作品的关键是什么呢?“一个作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已经是成功一半了!” 关于如何提出好的切入点如何突破?何老师认为“我们创意人寻求‘同中求异’里面一直要不断提升,提升,做出更新的突破而且一定要有理由。我们提出新的点是为了是擦亮一种观点而不是突破然后把旧的观点舍弃,人可以有很多种观点。” C网:您最喜欢的影视广告是哪篇呢? 何清辉:我最喜欢这次最大奖中华电信的。中华电信有两个一个《爷孙篇》,一个《订婚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创意帮产品把信息讲的很清楚。还有就是像电讯这种东西有时候说创意做的有些疲乏的时候他能提出一种新的做法,而且是很平实不是自己包装的创意,而是用创意去把产品做了一个包装,我觉得这是这次看得到的一个比较不一样的地方。还有包括中光电信的广告。这个是比较不容易的把广告主抓来,把棒球手抓来让这两个人对话,一个新试探我觉得非常的不容易。 C网:平面广告您印象最深的是哪片呢? 何清辉:《印章篇》。印章篇两个系列我觉得刚好前后混合,一个是把印章变成一个城市,把印出来的章再转成一个地图。这个地图不是自生出来的地图而是因为印章刻在那里。根据他的ART的关乎和精神,我们看到一个创意人的执着和努力这是非常值得喝彩的。平面中可能有一些它的ART可能还需要再调整但是他的那个切入点很棒的,《同年同月同日生》平面上有一个观点,祝贺母亲节快乐。它讲“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不是讲同年同月同日生日,妈妈生你那天就是你的生日嘛,同时那天也是妈妈赋予你生命的日子。祝福母亲节快乐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的棒!我觉得这个就是我们创意人寻求“同中求异”里面一直要不断提升,提升从而找出更新的切入点。我觉得找到好的切入点已经成功一半了接下来就是细入的美术的制作等等。媚登峰有一个广告《10、20、30篇》强调“女人可以老不可以胖”其实我们平常都在讲“女人可以胖不能老,女人最怕老”她反掉这个观点,对既有的观点做了一次挑战,提出一个新观点“女人可以老,但不可以胖”而且非常有理由。不是为了挑战而挑战不是为了反而反,我觉得这是现在创意人应该要学习的一种态度。“有理由的突破”为的是擦亮一种观点而不是突破然后把旧的观点就舍弃,不是这样,人可以有很多种观点。这次看到一些很不同的东西。 C网:您认为创意风格较以往最大的突破点是什么? 何清辉:今年平面在ART的一些执行上跟文案上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新的技术和方法。但藏文量的接受度上比往年高,大家基本都可以接受。因为它比较容易去端倪去经营出一个想法,如媚登峰的作品,女人对生活的一种新的态度“可以老但不可以胖”,她不是一两句话简单的代过,好像我说这样就是这样,她用很多例子说明让你来了解,认为这个东西其是OK的。 ![]() 作品《同年同月同日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