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百味舞台”到“味道”陈子慧现代书法展》于2007年10月12日举行开幕就会,会上,彩书大师陈子慧与嘉宾分享他对中国文化独特的體会与见解。这次展览的作品来自陈子慧创作的3个阶段:1. 百味舞台时期,2.彩书时期,3.味道时期,展品超过100件。 陈子慧以“锅文化” 开始,讨论中国文化,他更请来一位厨师表演用中国的锅来炒饭。圆底的锅是中国独有的煮食器皿,炒饭时把不同的原料混在一起成为炒饭,但每一种原料都没有遗失本身特质。融合、包容,在创造新事物是却不失本身身份特性,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可爱之处。 陈子慧随即拿起一双筷子演示“筷子文化”。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要辛辛苦苦学习用筷子吃饭,所以差不多每个中国人都能纯熟的驾驭筷子。一双筷子能夹得到大块小块的、软的滑的、各种各样的食物。相对于西方的刀叉,中国人的餐桌礼仪就友善的多了,起码我们不会把武器(刀)放在餐桌上,我们的筷子也从来不会是金属(相对于韩国),也不尖锐(相对于日本)。 第三部分就是“毛笔文化”。毛笔的笔锋是软的、有弹性的,西方钢笔是硬的、准确的‘像锅子、筷子一样,要驾驭毛笔也是需要长期练习,一旦技巧成熟,用毛笔在书写,就如同手在纸上飞舞,笔触时而粗、时而细,时而疾、时而徐,时而干、时而润。毛笔文化就是彰显弹性、讲究技巧和美感的中国文化。陈子慧更即席挥毫,把毛笔文化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览的同时,陈子慧也发布了他的新书,新书也名为《由“百味舞台”到“味道”》,书中展现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与不同时空的创作风格,读者可以与陈子慧一起展开一段“味”道之旅。 陈子慧,香港著名彩书大师,曾是全香港最年轻的广告美术指导,从事电视台、电影等跨媒介工作,自幼习书法,将西方设计观念引入传统书法,首创彩书、糅合中英语文、甚至创造全新文字融入书法。作品曾在香港、巴黎、东京、多伦多、北京、上海展出,著作有:“百味舞台”、“蛇年祝祷 — 顺”,是海内外享负盛名的华人艺术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