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赌输给妻子留在京城-----访LG市场总监李逸 Cnad: 您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如何走入市场品牌管理这一块? 李逸: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在长沙嘛。97年年底毕业在98年年初的时候在报纸上,当时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很明确,要做IT行业。因为95年的时候我就买了一台电脑。然后就很喜欢。包括97年我就开始上网。很喜欢这个东西。然后当时在报纸上有则广告。《湖南日报》在招聘。《湖南日报》广告处在招聘。招聘IT专版的编辑、策划。当时对广告一点也不懂。但是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呢,是公共关系专业。所以在那时就应聘了,参加考试什么的。《湖南日报》那时候,98年的时候还很牛啊!在湖南也是最权威的平面媒体。我在那几年是它广告营业额的历史最高点。后来就逐年下滑了。经历了报纸的转型期。在那里就负责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面向这些IT客户去销售《湖南日报》的广告版面。相当于广告业务。第二件事情就是负责IT版的策划、编辑。策划活动。就报纸这一块。干了两年。98年到2000年。那段时间的收获比较大。对媒体的认识,对广告的认识。都建立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呢我就从《湖南日报》辞职了。然后就去了七喜电脑。在广州一带很有名。是一个私营老板。现在是上市公司了。 2000年加盟七喜的时候是在它湖南的办事处。就没离开长沙。但是在长沙干了不到一年。就把我调到北京。负责华北的业务。刚开始在长沙负责的是客户服务、技术服务。我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对IT产品了解比较多。它当时推的主要是面向行业用户。主要是面向家用市场。这一块我还是很有经验。那时就负责技术服务,售后服务部经理。然后到北京来了以后作了一段时间的销售。售后服务也管,销售也管。在北京干了半年多呢,又把我调到广州去了。那时候就负责全国。我在那里的两年时七喜发展最快的。因为七喜最早是作代理的厂商。代理什么软驱啊、光驱啊很多那种如钻石主板啊。但是我去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作品牌电脑了。99年开始作品牌电脑,2000年、2001年就火得一塌糊涂。发展速度很快,正好赶上市场一个顶峰。而且它那个品牌也非常好。七喜嘛,很多人都问是不是七喜汽水那个七喜。它这个品牌借势用的很好。在广州又干了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到北京来的时候我就在北京已经安家了。那段期间未婚妻也在北京,老是两地分居也不太好。要么她过去,要么我过来。这时候就她呢也说服不了我,我也说服不了她。我是希望在广州那边安家的。因为湖南人嘛,饮食和气息啊……比较喜欢。但是她就喜欢北京。后来就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就和她打赌。如果申奥赢我就来北京,如果输她就来广州。申奥成功一个月以后我就跟纪老板辞职了。因为当时我要是再调回北京就没有我的位置了。他们这边像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这样的职位,都是他的亲系。不可能用外人。 然后一个猎头公司的朋友就介绍LG。一开始只负责显示器一个产品。作显示器产品的市场总监。就负责整个中国市场,LG显示器的推广。今年以后作的IT产品。包括广告。除了渠道不管。(韩国(LG)和三星一样都搞了个三星广告公司啊!自己集团内成立一个)对我们有一个LG广告(公司)(韩国比较爱国的)他们推行“身土不二”。民族情结比较重。用人上,因为它(LG)中国有十三个工厂,这样的话它的本土化的比例就很高了。外商的人员很少,占的比例很小。总部基本上韩国人还是很多。在我上面全是韩国人,我已经碰到天花板了。广告的发行购买都是我们。媒介计划也是我们。广告公司给我们作,我们自己再作调整。 Cnad:谈谈国企、私企、外资的经历和从业的酸甜苦辣。 李逸:还是感觉在私企里面发展的空间比较大一些。就是说你的成长会很显著。国营和跨国企业更多的还是分工比较明确嘛。做的事情窄一点,但是很专业。作的事情比较单一。国企的机制是最差的。外企在待遇方面是很有竞争力的。工作氛围来讲主要是看你在的那个公司的文化和团队。以及个人的风格。总的来说在这几个地方作的都比较愉快。而且每个地方都能学到一些东西。当时最明显的感受,跨国公司在品牌营销和重视市场、品牌方面。不管是国企也好,私营也好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跨国公司有哪些品牌推广需要强化,那些需要弱化都有相应的专业的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但是我在国企和私企时就没有这么明显。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就能取得成功。现代的时代就是产品和技术有些过剩了。 Cnad:跟各位说说择业的标准与希望 李逸:有很多做市场的朋友,都出来以后自己做广告公司。但我想未来的话。应该在maketing做到很专、很精。然后呢。创造一个自己的品牌,去做一个品牌。而不是去为一个品牌服务。这是一个大的方向。(也是IT吗?)有两个方向在计划当中。一个是跟IT有关的就是这个互联网行业。一个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行业。做一个湘菜品牌出来。因为你在作市场的过程当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障碍。因为真正的maketing是从公司设立开始就需要以客户为导向的。最后才是沟通策略。沟通策略已经不是战略上的事情。已经是实行什么的……所以一个作市场的人的梦想应该是一个真正自己能够掌控的品牌。从它的创立到它的传播。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你在创一个品牌。需要的技能不仅仅是作市场的技能。还有财务、管理和整体研发等等很多的。所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在跨国公司里面不断的锻炼、学习。最终创立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品牌。有一句话就是:有过成功体验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我虽然换的地方不多,但每一次换的时候。我都心态都很好,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比如从《湖南日报》离开去七喜的时候。在《湖南日报》时我一个月大概是3500。但是在七喜只有800块钱。但是我愿意去。第一,我认可那个行业。第二,我看好那个公司的前途。第三,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就不害怕什么。去LG当时也不是待遇最好的。 Cnad:对于同样想进入外国公司的、韩国公司的品牌经理有什么忠告? 李逸:因为自己的经历不是丰富了,在韩国公司也才3年而已。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忠告。我的感觉是一个跨国品牌对全球的战略和定位是很明确的。但是在中国当地的品牌推广,一定是需要对中国市场整体很了解的中国人来做。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呢,大家都有很多机会。因为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发展。就肯定需要这样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