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show,公益性的青年创意营
——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 能够在中国创立顶级的青年创意比赛一直是OneClub的梦想,自2001年以来,OneClub就先后在厦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一系列的广告论坛和学生青年创意营等多项活动。为了促进创意活动在中国的发展,OneClub于本年度在北京正式设立其中国机构——万秀俱乐部。2005年11月20日,第五届0NESHOW 中国青年创意大赛落下帷幕,与前四届相比,本届可以用空前盛大来形容,无论是OneClub还是作为主办方的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都对此次赛事非常满意。11月25日,记者专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 记者:Oneshow进入中国已有五年,您能否介绍一下这几年它为中国广告产业带来的影响,并展望一下它的发展前景。 黄升民:Oneshow已经有80年的历史,是由美国OneClub设立的全球广告创意大奖,它给予了广告人创意的最高荣誉,是国际最高奖项,国际上影响力很大。刚进入中国时,也有些挫折。Oneshow进入中国出发点是公益的,希望在中国创立顶级的青年创意比赛,拉近与创意青年的距离,为他们提供零距离向国际创意大师学习的机会。但前几年是商业化运作,是个赢利性的奖项,与OneClub的初衷不符,做得并不太满意。 Oneshow第一年是在福建举办,第二年是在上海,后三年都是在北京。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是去年开始参与这一活动的,由于是首次参加,有些地方还需要磨合,有些方面没有跟上。今年就比较成熟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成为主办方,参与的院校达到了100多所,参赛作品达1300多幅,而去年只有300多幅。因为作品太多,我们分成三个组同时进行,评委与参赛者面对面交流,现场点评并进一步完善参选作品。讲座进行了整整2天,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专家讲得认真,学生听得入神,气氛很热烈。地点选在外国大师很喜欢的798工厂,尽管吃得很简单,很累,但大师们都很高兴,他们觉得达到了他们的初衷。现在已经初步决定明年还在同一地点举办,如果可能,就会长期做下去。 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大赛的定位和格调有什么特色? 黄升民教授:大赛的定位就是青年创意营,是非赢利的,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广告创意大赛。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平面 / 户外、广播、互动 / 新媒体,其中平面广告创意比较多。今年最大的特色,是实现了One Club创办青年创意营的初衷,而且参与人很多,场面比以往火爆得多。 记者:目前,中国类似的广告设计奖项中,您认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色何在?在中国广告界的影响如何? 黄升民教授:针对大学的奖项中有影响的主要是两个,一个广协、教育部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作品大赛,赛事内容就是作品评选。另一个是广协和我们(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合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节,内容有辩论、教育论坛和作品评选,针对参赛作品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全国大学生广告作品大赛刚刚揭晓,我们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节正筹备中,计划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记者:我们知道台湾有个“金犊奖”,也是大学生广告设计奖项,您觉得这个奖项的前景如何? 黄升民教授:金犊奖刚进大陆的时候是和我们合作的,后来由于北大的环境比我们好,据说是评委不能忍受我们没有空调,后来选择了北大。北大毕竟是百年老校,更有影响力,我很支持。这个奖项进入大陆比较早,影响力还是有的,大学生们也比较关注。而且两岸说的都是中文,好交流。而Oneshow则要求必须用英文参赛,为的是与国际方面更好地交流。至于发展的前景,金犊奖的定位是发展为“华文奖”,这就主要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态度了。 黄升民教授简介: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个人会员、中国广告主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分会个人会员、中国广告主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媒介》杂志总编、《市场观察-广告主》杂志总编。 代表著作: 《中国广告活动实证分析》(专著)、《现代广告战略》(主编)、《中国广告表现透视》(主编)、《广告观——一个广告学者的视点》(专著)、《报纸广告策略个案分析》(主编)、《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主编)、《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媒介产业化透视》(主编)《中国广电媒介集团化研究》(主编)《数字电视产业经营与商业模式》(合著)、《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广电媒体》(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