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龙吟榜的消息:大中华区的11个In-book、2个铅笔提名中,台湾奥美凭“薇阁-无味皂篇”摘下D&AD黄铅笔,成为今年的唯一赢家…… 叶允明(Wing Yip)报道 今年D&AD共颁发了5支黑铅笔、42支黄铅笔。某程度上,不论是整体还是大中华区的获奖或提名情况,也有点汇合One Show、One Show Design、Clio和Cannes的趋势与意味。 且看刚在上周获得Clio 两个类别全场的南非TBWA\Hunt Lascaris “Trillion Dollars Campaign”,继去年的Cannes户外全场,再次成为获奖大户,除了首次摘得最高荣誉的黑铅笔,在平面设计、户外和整合3个类别也获黄铅笔。 同是首次把黑铅笔拿回家的有澳洲的Sapient Nitro,一次带两支黑铅笔回家,获奖作品也是去年走势凌厉的“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 一手掌握这么多支铅笔的滋味就如图示。 南非TBWA\Hunt Lascaris和澳洲Sapient Nitro的代表。(图片来源:D&AD blog) D&AD主席Paul Brazier说:“我们证明了即使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甚至政治压迫,创意还是可以很亮眼的。在过去几年,D&AD有更多具创造力的作品获奖,这可能和数位技术有关。这向我们表明了你不需要使用传统媒体来解决客户的问题。当一个在无用钞票上面的印章可以阐述言论自由,而大堡礁的旅游目的地可以成为最大的新闻故事,我真的觉得时代在改变了。” 美国Diller Scofidio + Renfro的“High Line”和Apple(苹果电脑)的“Apple Website(Apple.com)”分别瓜分其余两支黑铅笔。 4件黑铅笔作品中,唯一可能听起来比较陌生的是“High Line”,其实这是位于纽约Inner City Park的一个环境设计项目,顾名思义,建筑在一条旧有路轨之上,长约2.5公里。这个项目巧妙地利用了被废弃的建筑物,在闹市融合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独特空间,下图:
至于大中华区的黄铅笔得主“薇阁-无味皂篇”,诸位应该已经看得非常眼熟吧,不如看看几件早前获In-book的中国区作品? 北京小马哥+橙子的获选作品包括《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像》(Odyssey: Architecture & Literature)和《韦嘉 2004-2008》(Wei Jia 2004-2008),下图: 南京瀚清堂作品《恋人版中英词典》(A Concise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for Lovers),下图:
中央美术学院为去年 Icograda 09 设计的视觉形象(VI),下图: 图片来源:Type is beautiful 全部获奖作品可见:http://awards.dandad.org/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