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夏琼参加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 本报讯(特派记者 夏琼 秦杰)继去年获邀参加温总理记者会后,昨日,本报记者再次获邀进入记者会现场,见证温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时刻。 昨日早8时,本报记者随湖北团代表一同来到人民大会堂。持大会发出的总理记者会邀请函,通过严格的安检程序后,本报记者进入大会堂三楼的金色大厅。尽管此次两会期间,记者已多次进入中国这一最高级别的新闻发布场所,但此刻,记者眼里的金色大厅似乎比平日更显华丽,也更加庄严。 还不到9点,金色大厅现场的数百个记者席已被占据一空,而后排专为摄影摄像记者准备的阶梯上,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近千名记者都在期待总理出现。 离温总理与记者见面的10点还差3分钟的时候,刚才还很热闹的金色大厅,突然间沉静下来,每个人都在往记者会发布台左边的通道处张望温总理将从这里出现。 10时整,温总理如约迈着轻快的步履出现在记者们面前,他挥手向大家致意,脸上依旧是大家熟悉的灿烂笑容。 请记者们“过早” 每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是参与两会报道的各媒体必争之地。不仅要争取进去,进去后,还要争取占领一个有利地形、争取抢到难得的提问机会。 因此,每年的记者招待会都有提前拿到邀请函的记者,清晨6点钟就赶到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占位,光顾着赶早,自然就顾不上“过早”了。 昨日早9点左右,金色大厅已经被记者们占得满满当当,总理记者会工作人员专门前来提醒:总理将于10点准时到,现在还有时间,考虑到很多人没来得及吃早饭,大会特别安排了茶水和点心,没有吃早餐的记者,可以到大厅外简单用餐。此言一出,现场一片掌声。 第一排不偏向任何媒体 每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都有先到的媒体用衣服或包为同事和朋友占位的现象。为了维护发布会现场的“公平和公正”,昨日,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严管”,并主要表示“请大家监督我们”。 发布会之前,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记者席第一排每家媒体只能有一名记者,请重复占位的新闻机构把位置让出来,即使是中央电视台也一样!” 尽管如此,记者招待会的座席仍无法满足所有记者的需要,不少记者是站着听了两个多小时的发布会。这些更辛苦的记者,没有被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李肇星忽略。记者招待会结束时,他特别问候了一句:“非常感谢那些一直站着采访的记者朋友们!” 记者“犯规”总理很善意 发布会开始前,工作人员就提醒记者,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提问,被点名记者一次只能问一个问题,该工作人员还“强调”:“即使问了两个,总理也只会回答一个。” 发布会的前11个问题,记者们都严格遵守着这个规定,直到“加时”阶段的最后一个提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女记者实在忍不住“破了例”。在问完“民意对于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有多大影响力”这个问题后,她说“作为最后一个提问者,请允许我多问一个问题”“如何指导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尽管明显“犯规”,但在场所有记者都感觉机会实在太难得,都对她表示理解。而温总理也非常详细的回答了她的所有问题。 记者会请柬 成最珍贵的收藏品 总理记者会的请柬设计简洁、大气,纯白卡纸下方,烫金绘制着人民大会堂结构图。请柬内页是中英文双语的邀请,措词正式而礼貌,邀请记者出席时用了“请”字。邀请人一栏署名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发言人 李肇星” 这样的请柬,自然被每一位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视为珍藏。 由于会场规定,记者持大会采访证配合请柬方能入场,且进场时要在请柬上打上一个小圆洞做记录。因此,进门时,不少记者都在商量,这张请柬自己肯定要珍藏,摇把小洞打在请柬最下角,以最大程度保持请柬的完美,对此,工作人员也欣然通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