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员、教育专家谈教改时表示 拟改变全国本科、专科一起考试制度 文/记者柳建云、周祚、邱瑞贤、赵琳琳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等官员专家,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接受了记者的集体采访。 据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2月28日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11日下午16时,社会各界向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提出意见建议共计14815条。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 资源将向农村倾斜 记者:纲要如何回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郝平:对保障农民工进城之后的子女受教育问题,纲要提出,要切实落实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管理为主的政策,制定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纲要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公民依法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是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去行政化 首先要落实高校自主权 记者:教育部作为一个行政部门,应该怎样促成高校的行政和学术的剥离? 孙霄兵:要解决行政化问题,首先要落实好高等学校的自主权。第二,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对于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如何减少对高等学校的干预,关键是政府要依法行政。第三,克服高校行政化,还要改变行政化的管理模式,要建立新的现代大学制度。 记者: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最近有一种观点,他说高校入学率达到40%会恶化高校扩张,教育部对这种观点如何评价? 韩进:2005年,世界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46%,我国2008年公布的是23%,2009年预计达到24%多一点。所以,我们提出(2020年达到)40%不是一个很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欧一些国家大概是这个水平。 关键词:升学制度 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记者:“小升初”一直是众多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教育部在下一步教改中对基础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该如何解决? 袁振国: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解决“小升初”以及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现在要解决均衡化问题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就是到2012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里最主要的措施,第一条就是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使所有学校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高考改革 今后高考成绩不是唯一依据 记者:高考给孩子们很多压力,通过教育改革会改变高考吗? 孙霄兵:高考制度应当存在,但要逐步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的分类入学考试,改变全国本科、专科一起考试的制度。根据设想,在全国只进行本科考试,专科的考试在省里进行。同时,要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办法。今后高考成绩将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要把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在高考具体录取制度上,要实行多元录取的机制。对于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还是要实行择优录取;对于有特长的,符合学校培养条件的,经过面试、测试自主录取;在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可以推荐录取;符合国家特殊需要的,要进行定向录取;有特异的才能,要实行破格录取。通过五个录取制度,来解决多样化考试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