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龙吟榜的消息:究竟是怎样的人才能成为W+K史上第一位策略出身的ECD呢?Nick Barham的经历值得一读。不过,前有北京Saatchi,后有W+K做出表率,看来ECD的饭碗也不是文案或美指专属啦…… 陈雯斐(Candy Chen)报道 英雄不问出处——上海W+K用一纸公文充分地说明了这句古老谚语的实用性,上书: “即日起,原策略总监Barham将和Nick Cohen联合担任ECD,跟总经理Kel Hook一起成为完整的上海W+K管理团队。” 要说这还是W+K史上第一位策略出身的ECD呢。不过W+K全球执行创意总监John C Jay对此表示毫不介意:“今天,一位真正的创意总监所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而需要更广泛的能力,用速度和文化关联去领导品牌……” 那么Barham何许人也、有着怎样的品质,以至于能如此得W+K垂青呢?此君的经历其实也很值得一读: Barham的事业起步于Lintas。之后加入伦敦BBH担任策划,然后成为了一名“文化记者”,为当时公司的客户(联合利华、奥迪、Johnnie Walker和Levi’s)提供当代文化的发展情况。 在他担任策划期间他获得过APG(英国客户策划团)的金奖,他所撰写的实效论文也在IPA(英国广告业实效协会)获奖。 2005年七月,Barham搬到上海加入TBWA服务阿迪达斯和芝华士等客户,他说:“我本来只想呆上一两年,但这里变化的速度有很多机会打破现状,制作改变品牌行为的作品,让人实在难以离开。” 遭遇上海W+K是2007年的事情。“Nick一直是公司里的创意领袖,Nick在制作纪录片、音乐录影、活动网站和应用软件,以及和中国乃至亚洲新兴艺术家和音乐家合作的过程当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Jay对他在W+K的生涯总结说。 他首先参与了Nike北京奥运项目。随着公司的成长,他也开始为公司所有的客户服务,帮助他们开发多样化的作品。包括匡威“爱噪音摇滚公路”,带着两个摇滚乐队到全国五个城市巡演。 W+K丰富多彩的内部项目也有他的一份,包括纪录片《延边口技》的拍摄制作、上海电子艺术节互动装置展览以及W+K和上海手表厂合作的一款限量版手表。 说到底,Planning Base的创意领袖,Nick Barham并不是第一个(前有北京Saatchi的Dean Sciole),但我打赌,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将来会不会有更多的ECD席位被策略人取代?这年头究竟需要什么素材才够资格成为创意领袖?敏感的人们已经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