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贱货”这个词很俗,在词性上不折不扣的属于贬义词,怎么“忽悠”,怎么炒作都改变不了它的词性。“贱货”是个骂人的话,我这篇文章正是开骂的文章,不骂人,骂“营销”害了我们,也坑了我们。
因此,这篇文章属于反面的文章,是和常理违背的文章,是让你不舒服的文章。
很多看过我的文章的都说,我属于愤青,有鲁迅的风格,比如以前写的《警惕策划公司杀了你》等文章,到此我要“呵呵”一下,在工作生活中,只有找到缺点、找到不为认知的角落,才能改进,全都去歌功颂德把人煽进半空中了,这社会还有点意义吗?
闲话少叙,步入正题。
●首先,消费者欺骗了我们
无数的营销理论书籍告诉我们,消费者是核心,我们要时刻研究消费者,研究消费者的吃穿住行,于是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调研公司,整出了很多专业的术语,也编写出了有关调研的若干论著。
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任何项目前,都得选择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上供”。
用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回来了几麻袋调研的物料和结论性数据的几页纸。这里面的数据有多少是真实的?!
在此无意说市场调查公司弄虚作假,而是消费者在说假话,有意的和无意的。
比如一个漂亮的市调员调查一个小伙子,调查其月收入,本来月收入1000,95%的被访者会说月收入5000元(经调查)。然后,根据市调结果,我们把准备卖给月收入5000元消费者的产品卖给了月收入1000元的消费者,这卖的出去吗?这会使劲研究产品效果、推广方式等,不仅头脑风暴出不了结果,闪电暴也暴不出来好主意,因为一开始就错了。
再举一个所有营销书籍都举过的例子,经过市调,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口可乐改了配方,然而消费者不买账的例子,不也正说明我们不能轻信吗?!
耳听为虚,眼见都不一定为实呢。
消费者是“骗子”,以前、现在、将来在欺骗着所有营销工作人员。
杨从军在此不是宣称,做项目不需要市调。市调很重要,我们需要去辨别真假,练成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我们很贱的在满足消费者
看看我们的营销工作者们是怎么做的?
首先,举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追女孩子,尤其是追漂亮的、优秀的女孩子,那可真是辛苦,笔者自惭形秽,这样的经历不够丰富,但没吃过猪肉,经常看见猪跑。
只要是漂亮的、优秀的女孩子,屁股后面追求者那可是一大堆(插一句: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僧多肉少,具有女性性征的屁股后面追求者都是一大堆。),男士们各展生平绝学,开始了赛跑。归纳起来,一般会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唯一法。把其他竞争者想办法搞倒,采取各种办法逼其放弃,不放弃者还用上了武力,如媒体上经常见到的情敌互殴,最后剩下一个,女孩子没得选。
第二种老黄牛法。立下毒誓非她不娶,开始了爱情长跑,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满意,誓死要把她感动,成了爱情的“奴隶”。
这个话题不接着往下描述,看看我们现在的营销,是不是基本上都采用以上两种办法。要么竟品之间互欧,要么做“奴隶”,消费者想干嘛,我们一切都满足。
消费者认为价格高了,我们降价;消费者认为购买不方便,我们建一个消费者认为购买最方便的地方……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消费者的4个C你满足了,5个C、6个C、7个C……你满足得了吗?只要有一个C你不能满足,消费者就会忘记你为她做的所有的C,最终把你抛弃,把我们现有的“营销”抛弃。
[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