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第七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一场“名品进名店合作共赢研讨会”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研讨会的组织者————温州市政府意在推动温州知名品牌与百货业联手做大做强,增强区域品牌竞争力。 早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学的时候,李增胜就对设计软件情有独钟。1995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航空研究所工作,曾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李增胜说:“一个人不能总处于一种平衡之中,如果想继续进步,就要主动去打破这种平衡。”于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抱着对自己设计的软件的信心和“闯一闯”的心态,他在1998年注册创办了三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的三茗公司,在创业初期,也曾遇到了很多他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公司刚刚成立,李增胜手头仅有的3000多块钱还是借的。他租了一间库房,弄了一台486电脑,这是他创业的全部资产。每天工作完,他就铺上褥子睡在库房的地上。“你看我现在坐椅子都不敢坐直,就是因为我的腰不好,那个时候留下的毛病。”李增胜笑着告诉记者。 有一次,CIH病毒大爆发,引起了大家对电脑安全的重视,李增胜预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花去了自己当时所有的积蓄,用8000元钱在报纸上为自己的软件做了一个广告。“当时破釜沉舟了,觉得如果成就成了,如果不成,也就这样了。”李增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现在已经很平淡了。“广告登出之后,不少经销商打来咨询电话。就这样,第一批订单来了。” 之后,李增胜的三茗公司由原来的一个人一个库房变成3个人两间屋子,再到100多人5间屋子,逐步发展起来。 李增胜清楚,光靠零售软件,销量始终是有限的,想要更快发展,必须想办法和国内的电脑生产厂家合作,能够捆绑在新电脑上一起销售,这样才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但想方案容易,做起来却难。他登门造访了多家国内大的电脑生产厂商,但对于国内无名小公司的软件,这些电脑厂商根本不感兴趣。在吃了无数闭门羹后,李增胜决心要在一家电脑生产商那里打开突破口。在选定了一家很大的生产商之后,李增胜就不厌其烦地去和厂家接触。“想让人家接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大厂商都是用美国或者欧洲大软件商的软件,对于我们这种小公司的东西根本不看。”李增胜当时很无奈,“后来通过无数次上门拜访,逐渐说服了厂商负责人,经过协商,厂家终于同意在新生产的电脑上,安装三茗公司的软件。” 从此,三茗公司的软件销售量快速上涨,公司规模也扩大了。 苦尽甘来政策扶持发展提速 2001年,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三茗公司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如果没有资金注入,很可能倒闭。为了扶持这家企业,西安市科技局把李增胜的软件产品申报了国家创新项目。“当时心里特别没底,而且公司运营得也不好,急需资金周转,对于能不能争取上,不是特别有信心。”李增胜谈起当时的情况依然记忆犹新。结果,三茗公司的产品不但评上了国家创新项目,而且得到了25万元奖金! “当时我特别高兴,这不但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公司员工的信心得到提升,使我们更加坚定地干下去。”说起这件事情,李增胜依然特别兴奋。 此后,公司得到不少国家、省市级的项目,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各个方面扶持,实现了飞速发展。 “2003年,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区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搬到了西安市开发区,享受了很多市政府和开发区给予的优惠政策。”李增胜说,“国家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的扶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造就了我们公司的今天。” “经历多年的发展,公司先后申请了14项发明专利、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6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多项专有技术。目前共有芯片、硬件、固件和软件4大系列30多种产品,畅销国内外。2006年,公司先后成为微软和英特尔的合作伙伴,2007年3月成为英特尔最佳软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三茗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彦锋告诉记者,“最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所有的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 “如果不搞自主研发,你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是李增胜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正是靠着自主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才使得三茗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独树一帜,技术处于领先水平。如今三茗公司的核心技术,已经由当初的单点恢复,达到多点恢复。而且新的核心技术,已经在预研中。 独辟蹊径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对于自主研发的软件企业尤为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李增胜有他自己的办法。“我从不去其他公司挖人,也不太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我最喜欢自己培养。我的所有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从大学里直接招聘到企业工作,由我们公司自己培养,用一到两年时间,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在人员管理上,三茗公司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严格执行规定的同时,也同样充满人文关怀。“我们公司规定每天早上9点上班,迟到罚款200元。但由于我们公司许多软件设计员都经常通宵写程序,所以难免迟到。我们就会在执行公司条例的同时,给予员工补偿。比如你加夜班迟到,会扣你的钱,但是等到你的任务完成了,奖金会很高,把你的损失弥补回来,而且还是加倍弥补。”李增胜向记者介绍说。 正是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和李增胜的个人魅力,公司每个员工都非常有归属感,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我从公司刚刚创业时就和李总一起干,最艰苦的时候一个月只开248元钱,但是我从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公司,因为我觉得这个公司有前途。”资深员工王能燕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李增胜还想尽办法为员工解决困难,帮助没有住房的员工买到低价住房。在三茗公司工作的员工工资,能达到行业的中上等水平,每周六上午,公司还组织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科技创业路正宽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近年来,在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创业等计划扶持下,西安一批创业人才脱颖而出,一批科技企业茁壮成长,李增胜等人创办的西安三茗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10年历程,三茗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走向全国,形成了一批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拥有核心竞争力使三茗能够与国际行业巨头共话合作。 三茗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科技创业至少应注意以下3方面的问题。 一是把握科技创业的特点。首先,高起点+高科技。高起点保证企业的站位或就位,高科技保证企业的地位或定位;其次,技术+团队。技术是必要条件,技术人员与管理、财务、市场营销等人才队伍结合则是充分条件;第三,知识创新+知识产权。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创业过程中注重创造、保护、运用知识产权,方可维护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坚定科技创业的信心。创业需有长远规划,树立成本、积累、发展、风险意识。创业需经相关培训甚至实践,积累经验后的创业具有较大的成功率。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真正的创业者要有成功的信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更要有审时度势的战略,善于集成各类资源,包括政府优惠的创业政策和科技计划。 三是提升科技创业的境界。创业者要坦诚做人,执着做事,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完善自我,实现价值。要自觉把握和积极提升从创业者到企业老板再到企业家的转变,牢记社会责任,彰显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贡献。 创业者说 创业就不惧困难 李增胜 从创业到现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未来,我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自己创业,爱好是出发点,必须选择你愿意努力一生的行业去做;其次,就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在创业过程中最艰难的往往是精神上的煎熬,你必须在逆境中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在困难的环境下做出选择,这都需要你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坚强的毅力。 当我刚开始创业睡库房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有多苦;当我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公司运转困难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很困难;当我的产品无法得到各大电脑生产商认可的时候,我并没有感到绝望。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会马上去想着怎么渡过这些难关,而不会像有些人一样彷徨了,对能不能继续下去怀疑了,对自己没有信心了,这都说明他们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只有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创业路上的困难才不会难倒你。相信坚强的毅力和充分的思想准备,会让你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一份从容。 围绕“新”、“特”、“优” 西王集团加快转型升级 3月26日,山东西王集团举行了年产40万吨原料药和年产150万吨特钢项目奠基开工典礼,总投资40亿元。项目年底投产后,该集团将增加销售收入220亿元、利税25.6亿元。集团董事长王勇说,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在“危”中寻“机”,不但确保了效益不下降,7900名职工不下岗,而且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扩张,新增了2100个就业岗位。 西王集团总经理王建新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出口创汇企业遇到困难,我们能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出口持续增长,是我们把危机当成挑战,把危机当成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机遇。”面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西王集团确立了发展新思路:低端市场能让则让,国际市场“得寸进尺”。集团管理层分析市场后发现:淀粉糖、糊精等产品需求减少,结晶果糖、无水葡萄糖的市场空间却很大。于是,他们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结晶果糖和无水葡萄糖产量。去年10月,集团与沙特客商签订了1万吨无水葡萄糖的供货合同;去年11月,又与德国客商签订了供货2万吨结晶果糖的合同。2008年,西王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32.7亿元、利税8.02亿元,出口创汇1.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0%和62%,位列全国500家大型企业369位。集团职工无一人下岗,年均收入还增长了20%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王建新说。今年,该集团围绕抢占国际市场,积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开发“新特优”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他们坚持一个“新”字:立足技术前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升级方向,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或在国内属科研前沿技术、未走向产业化生产的新型产品;围绕一个“特”字:以特色产业链和特色工业品为重点,增强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配套辅助产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突出一个“优”字: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资源利用,优化环境为重点,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至今,西王集团已经拥有110项专利技术,其中卧式连续结晶新工艺等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该集团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决定启动储备项目,新上年产40万吨原料药和年产150万吨特钢项目,这两个项目投产后,将新增就业岗位21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