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平凡、安全感、可靠 如果说别的明星代言人都要讲一讲他们的成名经历,那么说葛大爷势必就要从他饰演的那几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开始说起。 【平凡】 你说像咱这么谦虚的人,他怎么能不进步?他进步怎么能不大呢! ——李冬宝 改革开放初期,《编辑部的故事》正在国内热播,双汇食品厂借此机会以李冬宝的形象顺势推出了双汇伙腿的经典广告。葛优的一句“戈玲是谁啊?”至今还是许多人心目中记忆犹新的一句广告词。 《编辑部的故事》中的葛优饰演的李冬宝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有点不着边际的小自恋、贫,办起事来有一点小心眼,又拿捏得不叫人讨厌。跟同事葛灵有那么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愫,很容易让当时的人们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TVC的创作者利用剧中冬宝和葛灵的暧昧关系作为噱头,通过两者对比制造冲突,借以凸显双汇火腿的诱人。从而达到令人一见倾心浑然忘物的惊人效果。不仅很好地制造了记忆,在品牌粘合度上也是一条结合非常紧密的TVC。其中固然有脚本撰写者自身的功力,更因为创作者很好地利用了《编辑部的故事》中本身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使广告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对消费者的影响效果产生了加成。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甲方乙方》姚远 伴随1997年葛优和冯小刚的首次联手贺岁剧《甲方乙方》,两人竟然在并不火爆的国内电影市场中掀起一股惊人的票房热潮,从此大打贺岁牌,从98年的《不见不散》一直到今年13天狂赚2亿的《非诚勿扰》,冯葛二人的联手向公众彻底证明了一件事: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和谐! 冯式贺岁剧很少关注社会上的黑暗面,即使是有所提及,也不过就是点到位止,顺带还借着葛大爷的好人脸抖几句耐人寻味的机灵。这种机灵是属于小人物的那种机灵,贪小便宜,不吃大亏,处处有那么点好心,又不让人觉得热情得过了头。尤其是在每每年终岁末的时候,总让人觉得,是那么一杯可以让你捂手的老茶叶缸子:踏实,安全。 《看电影》杂志主编三木曾经这样评价葛优:葛优对不熟悉的记者,会怕生、话少。葛优母亲施文心是电影文学编辑,她认为儿子胆小、怕生的性格是遗传了自己的个性。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葛存壮演一场戏,需要几个孩子当群众演员起哄,正在剧组玩的葛优就不敢上。所以就是这种胆小怕事的性格,给观众带了一种很安全的感觉。北京灵狮为神州行制作的“神州行,我看行”系列,恰恰就是利用了葛优身上的这种明显保守的性格——当他认为可以,行的时候。这个产品或者服务就一定能让你觉得踏实,放心。
“不用,我能演。” ——葛优 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葛优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整个角色演得轻松、到位,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而随后的葛优更是犹如在凉水里焠出的一口好钢,接连凭借《大撒把》和《活着》先后获得金鸡和戛纳两次影帝殊荣。 采访过他的一个记者评价葛优说:“葛大爷的话很少,说话很慢很慢,字斟句酌,感觉每一个字都很谨慎。尤其回避大话题,比如‘电影’‘喜剧’‘悲剧’这样一类的。对各种扣在头上的大帽子,比如‘大家’‘表演艺术家’更是躲避不及。”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世家出身的葛优也有着非常踏实的敬业精神:出门不带一个人,没有助理,也没有经纪人,不开车,自己背一个双肩包往来于片厂各地。他向来觉得自己在银幕下并不擅长聊天,但是他能记住十年前给自己拍过照的摄影师。 前不久爆发的三聚氰氨事件,令整个奶制品行业都收到了冲击,唯独葛大爷代言人的北京三元牛奶逆势而起,凭借自身稳定的奶源供应,成为全中国唯一可以信赖的奶制品厂商。这其中固然有巧合的因素,但是一句“三元牛奶,我信得过。”也再一次在这次信誉危机中巩固了葛大爷在品牌代言活动中的可信形象。 目前,从美国的信贷危机到中国的三聚氰氨事件,全球市场都面临着严重的信赖危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信与不信间的抉择。任何一丁点的怀疑都有可能是压弯人类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这种时候,人们心目中的信赖感就会变得无比重要。而这个时候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危险和机会同样存在。利用葛大爷的代言形象来提高企业自身信誉度固然是一个高招,但如果名声恶劣如三鹿奶业,那么再好再优秀的代言人形象也无法扭转最终的结局。 归根结底,做企业犹如做人,葛大爷在娱乐圈中多年来行事为人的基本准则,放在企业品牌的经营与管理中,同样适用。 代言人费用:200万人民币 状元 三元牛奶 Flash: 广告视频
Flash: 广告视频
虽然创意并无特别之处,但代言人和文案的合理使用成功地塑造了神州行经济实惠的品牌形象。 榜眼 可口可乐
葛优的形象和可口可乐的契合点并不强,在代言人的选择上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探花
为北京奥运会拍摄的形象片,略显生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