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丽莱迅速记录生活点滴 十几年以前,想必每一个初涉摄影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叹,如果刚拍好的照片可以不经冲洗就能看到效果该有多好。而转眼数十年过去了,不经冲洗就能看到照片不再是摄影人的梦想。数码相机的出现,令普通人也可以简单地制造以及复制出大量的影像信息。而在这个背景下,始终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坚持着尽管不必冲洗,却又开销巨大的宝丽莱生活。 广告视频: 1958年,一次成像摄影走进工作室。1972年宝丽来推出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SX-70,掀起了Pola狂潮。这款相机拍摄的胶片能够自显影和自控时。此款相机最深入人心的是它能够带来更多的创作惊喜,SX-70的底片有着药膜不容易稳定的特性,在显影定影的过程中,药膜呈现柔软易受损的状态,此时利用稍有硬度的器物,刻意去刮损表面药膜,创作出类似旧电影、印象派绘画的风格,数码照片通过精心的后期处理也是无法达到这样真实的效果的。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在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依然有不少人重新操起POLA或者LOMO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摄影师大师苏珊•桑塔格说,“人们收集相片,就是收集世界。”前不久曾看到一条报道,报道里的主人公就把这句话的内容延伸进了生命——Jamie Livingston,一个在纽约的摄影师,从1979年3月31日开始,到1997年10月25日结束,每天用宝丽莱相机拍摄一张照片,形成了一个跨越18年的巨大摄影作品集《宝丽莱一日》,一共6697张,6697个日子,6697个人。1997年10月5日是最后一张,因为 Livingston在那天死了。在他死后,朋友Hugh Crawford和Betsy Reid把所有的图片整理上传,于2007年开办了一次名为《JAMIE LIVINGSTON. PHOTO OF THE DAY: 1979-1997》的影展。 你相信了吗?这就是宝丽莱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然而不幸的是,虽然很多人才刚刚开始发现胶片的迷人魅力,美国宝丽莱公司却于2008年9月2日表示,因为公司长时间的经营不善,加上数码产品的冲击,宝丽莱已经宣告破产,目前的胶卷库存可以供应到2009年,他们希望向别的公司出售生产专利权,好让仍在使用宝丽莱照相机的支持者能继续得到胶卷供应。 以下几条是摘自苏珊•桑塔格的名著《论摄影》中的部分相机文案,美国六七十年代广告人为宝丽莱写下的广告。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发光的文字。 标题:宝利来SX-70,让你停不了 突然间你发现,望向哪里都只有一个画面……
内文:现在你按一下红色电子按钮。忽……嗖,便到手了。 你亲眼看见画面显现,越来越逼真,越来越细致,数分钟后你便有一张照片,真实得像活的。紧接着,你一边寻找新角度或做现场拷贝,一边连珠炮似地按快门——快到每1.5秒一下。SX-70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自如地在生活中滑行……(1975年) 标题:这张宝利来SX-70照片是现代美术博物馆收藏品的一部分
内文:这幅作品是卢卡斯•萨马拉斯拍摄的,他是美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它是世界上一批最重要收藏品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好成绩的即拍即有 摄影系统制作出来的,这就是“宝利来SX-70大地”牌相机。有数百万人拥有这款相机。一款品质非凡和用途广泛的相机,曝光可从10.4英寸至无限……萨 马拉斯的艺术作品来自SX-70,后者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1977年)
标题:很难说清楚你在哪里停下,相机在哪里开始 内文:一部美能达35毫米单反式相机使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捕捉你身边的世界。或表达你内心的世界。拿在手中,你感到自在。你的手指落在适当的位置上。一切操作起来都如此顺畅,相机变成你的一部分。你若要调整,根本就不需要眼睛从取景器移开。因此你可以专心于创造画面……你还可以用美能达/ 凯尔特系统的四十多款工艺卓绝的镜头使你缩短距离和捕捉蔚为奇欢的“鱼眼”全景。 美能达 你是相机时,相机也是你。(1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