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为他人作嫁衣裳后,当乐百氏还在愤愤不平地说“娃哈哈只是在模仿我”的时候,它自己并没有发现,它与娃哈哈两者的角色已经渐渐发生转变。
的确,一开始娃哈哈是靠追随着乐百氏,追随着两乐,追随着统一、康师傅火起来的,但无可否认它成功了。 虽然直到今天,乐百氏的品牌美誉度和品牌气质仍是优于娃哈哈的,但这种无形的优越感对乐百氏这些年来的发展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仍有待商榷。 气质与名气的对垒 可以说,乐百氏是有其郁闷的理由,但同时它也无可否认其在合资的步伐、战略战术运用以及物流与渠道的深耕细作等方面的不足,的确给了对手超越和抛离它的空间。 偏偏就是一个跟进性的搅局者,何以能屡屡后来居上,让乐百氏丢盔弃甲,最终在市场上落后了一大圈?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乐百氏空有品牌内涵、研发能力和创意,但最终影响终端市场、影响销量的物流和渠道却做得不够好;而娃哈哈瞅准了这一点,把宣传和渠道做透了,虽然是模仿乐百氏,却一再后来居上。”乐百氏的内部人士无奈地说。 深入研究娃哈哈,其实宗庆后在跟进对手的产品时,采取的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无论产品如何跟进,但在宣传包装、品牌气质上,它不慌不忙 乐百氏、两乐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单从钙奶的广告来看:乐百氏每一个广告的小模特总是服饰精美,男孩穿着小西装、打着领结,女孩身穿色彩艳丽的裙子,全然一位小公主;而娃哈哈广告的小模特则衣着普通相互,仿佛有点土气地唱着朗朗上口的广告歌,失之精致,却具有极强的传播力。 可以说,乐百氏的广告在努力向消费者传达品牌核心价值和树立品牌气质,而娃哈哈却不管这么多,先让消费者记得这么多,久而久之,乐百氏的品牌美誉度和气质在稳步提高,但品牌和知名度却被对手娃哈哈遥遥领先。尤其1996年娃哈哈在以中央台为主的电视台上一气投放了大量广告后,广大二、三级市场的消费者都知道了有个“娃哈哈”,却对乐百氏印象甚微。 但是对于对手的窍门,乐百氏并没有仔细研究,因为从今天乐百氏员工仍对娃哈哈的发迹史显得如此不屑可以看出,乐百氏一直是不屑于娃哈哈到处模仿、到处跟进的策略的。
无形的角色转变 同样令乐百氏痛心不已的,是对合资时机把握的失准。 1996年,乐百氏与娃哈哈的市场份额仍处在势均力敌的状态,此时也是饮料市场上开始传出“狼来了”的风声之时。 面对外交伸出的橄榄枝,很多国内企业还在犹豫,在考虑面子和里子,但宗庆后已经认识到引进外交是早晚的事情,主动与达能联姻。宗庆后至今仍时常对娃哈哈当年合资的强硬态度,以及合资后所保留的自主性津津乐道,字里行间不时暗示性地与乐百氏相比。但娃哈哈与达能合资最终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真是完全是因为宗庆后的态度的强硬或性格的倔强吗? 并非如此,主要是因为娃哈哈的合资搞得早,那时候是外资急着进入中国市场,急着与国内企业所以娃哈哈有谈判的资本,而乐百氏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对手抢跑而不有所举动,错过了最好的合资机会。 市场是现实的没有完善渠道和物流作支撑,也没有巨大的资金为后盾,百乐氏的品牌气质即使再优雅,也不可能永远清高下去。 在娃哈哈与达能合作四年后,当初稳如泰山的乐百氏在遭遇资金危机,借贷无门后,不得不跟随娃哈哈之后投进达能怀抱里――当年所不屑的追随者,已经变为领先于自己的同门“兄长”,乐百氏不能说不郁闷。 而更令氏百氏郁闷的是,合资的形势此一时、彼一时,当乐百氏急着需要达能的资金时,达能的态度就比当初与娃哈哈合资时强硬多了,何伯权无异于把花了十年心血的乐百氏拱手送给了达能,最终因为合资后乐百氏业绩不理想,除纯净水外,其他产品全线受挫,还导致了何伯权等五位创业元老一同递交辞呈,离开乐百氏的结局。 至此,在与娃哈哈的对垒当中,乐百氏除了相对较优的产品研发、包装能力外,在其他方面可以说毫无优势。 娃哈哈的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娃哈哈现在已经不把乐百氏当成主要竞争对手了,现在我们要紧盯可口可乐和统一等外资品牌。” 而相反,一直以创新者和先行者微分自居,宣称“娃哈哈仍在模仿乐百氏”的乐百氏在宣传、物流、渠道的改造上,都盯着娃哈哈。 这两年,乐百氏大肆寻找二、三级市场的经销商;并深化分销力度,把本着系统转变为“直运直汇”,力求有效缓解总公司、分公司及客户等不同实体之间库存呆滞和库存不足的矛盾。 很明显,乐百氏与娃哈哈这对冤家间领头者与者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尽管乐百氏追随的并不是娃哈哈的新产品,而是它的广告策略、渠道铺设以及物流本着效率。 乐百氏,期待来年再战 乐百氏与娃哈哈之争,时至今天是否已经尘埃落定,彻底分出胜负?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乐百氏虽然因为渠道和物流上的缺陷而消沉了几年,然而它最具价值的是何伯权当年苦心打造的品牌形象。虽然这个优雅的品牌形象最后学是不敌娃哈哈的广告轰炸和渠道战,但无可否认其品牌气质至今仍是优于娃哈哈。 哈一方面,娃哈哈已经走到年销售总额140亿的规模,正如宗庆后所说,他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再是乐百氏,而是瞅准两乐,那么其一直赖以自豪的跟进策略还能用多久? 当初“激活”推出市场,为打压“脉动”,宗庆后从乐百氏挖走了脉动的项目经理,更凭借资金优势,以7倍于乐百氏的压倒性优势投放广告,文教后起而直上,成为2004年度维生水市场大赢家。 但是,一旦把对手换成了统一、可口可乐,娃哈哈有多少实力与可口可乐拼资源、拼广告? 再加上这几年一直居于下风的乐百氏也通过2004年的脉动热销喘过了一口气来,一旦乐百氏完善了渠道与物流的整合,来年再战,也未必会让娃哈哈再有7倍的优势。 一旦乐百氏放下姿态,淘汰整合完成,与娃哈哈的新一轮大战,仍是得期待的。 |